《巧用歇后语》教学设计

如题所述

教学目标
1.了解歇后语,感受到运用歇后语的独特韵味。
2.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
4.能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写一段文字,试着用上自己喜欢的的歇后语。
教学重点
1.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 激发兴趣。
2.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根据歇后语写话。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运用歇后语写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1.讲故事:鸡蛋和石头
故事的主人公是鸡蛋先生,他是个爱吹牛皮又要面子的人。
一天,鸡蛋先生一边给大家讲他年轻时的英勇事迹(当然是在吹牛),一边手舞足蹈。大家都听得乐呵呵的。听,他是怎么吹的:“提起当年,我可英勇了,16岁的时候就打败了公鸡,17岁的时候又打败了老鹰,要说我18岁,那可就更了不起了,我那头轻轻撞一下石头,那石头就裂开了,而且分成了八块。”一旁的 石头小姐听了,当然不服气,她说:“既然鸡蛋先生那么厉害,我倒是想和您比试比试,您看怎么样?”鸡蛋先生想:虽说我刚才是在吹牛,但要真和石头比一比,那还不一定谁输呢?再说是和石头小姐比,她一个女人,我肯定能胜出!如果我不和她比,我颜面何存!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了。
比赛在三天后开始了。石头小姐安稳地站在擂台中央,笑嘻嘻地说:“小女子今天就自不量力了,请。”鸡蛋先生立马飞步冲了过来,往石头上一撞,只听一声惨叫,鸡蛋先生顿时被撞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小姐却安然无恙地站在擂台中央。
2.说一说:这个故事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鸡蛋碰石头——以卵击石/自不量力/自取灭亡
3.感受歇后语的幽默。
老师今天用歇后语来夸夸你们!
同学们,每当我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你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使我越看越爱看,越看越高兴.有时高兴得如“和尚的木鱼——合不拢嘴”,课间同学们手捧书本,琅琅的书声,神情的诵读,你们一个个是“媒婆迷了路——没得说”。
平时,你们个个如“鸭子凫水——暗中使劲”,不肯服输。课堂上,你们针锋相对,都有一张“宜兴的壶——好嘴”,真是“钻子头上加钢针——好厉害”,我常常甘拜下风。
能经常与你们在一起,我是“八里庄的萝卜——心里美”极了。
提起我们学校,那真是“哑巴开会——没说的”,远近闻名; 提起我们学校的领导,那就是“狗撵鸭子——呱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提起我们班同学,老师们都赞不绝口,说我们班的同学是“雨后春笋——个个拔尖”。
1. 刚才老师用来夸你们的是——歇后语(生齐答)。
2.歇后语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一朵奇葩,是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根据丰富的生活经验所创造出来的。它幽默,风趣,琅琅上口。今天就让我们和歇后语来个零距离的接触。
二、交流展示,品味语言
1.展示收集资料。我知道同学们平时就喜欢收集歇后语,能不能交流一下?”
同学们,在刚才汇报交流活动中,大家都表现得很精彩,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歇后语欣赏。
幻灯出示歇后语,读一读。
过渡:歇后语是劳动人民在使用中国语言中创造发明的一种语言模式,所以我们不但要记内容,还要会用,同学们能不能回想生活中的事情,同学们能不能用上歇后语说一两句话呢?
三、迁移运用,训练表达
1.幻灯出示,读一读。
2.模仿说话。
生1:有一天我向妈妈要钱,妈妈不答应,说:那是木排下水——不成(沉)。我的心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有。
生2:我虽然是班上的劳动委员,但平时分配劳动任务,都是老师定,我不过是月下提灯——虚挂名(明)
生3:我们的班长聪明的很,就像八月的石榴——满脑袋点子
生4:我上课很少发言,今天算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遭
生5:今天大家的发言,也算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
3.根据以下提供的情况,说出最恰当的歇后语。
(1)小明的妈妈在街上摆了个水果摊,桔子放在那儿已经好多天了,可她还在那儿吆喝:“新鲜的桔子,快来买呀!”小明对他妈妈说:“你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警察在街上当场抓住了个小偷。可那小偷还一直狡辩,说自己根本没偷,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要求小林每天早上吃过早饭后,读一会儿书再去学校。小林哪有心思读书,就随便乱读一气,真是“_________。”
四、回想生活,成文成段
1.出示幻灯,模仿写作。
(仿照上面一段话,选择歇后语写一段话并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大家已经是笔杆子吞进肚——胸有成足了。
2.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歇后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话说话。
五、小结活动,鼓励积累
活动中,我们走进了“歇后语王国”。通俗易懂的歇后语不仅是宝贵的财富,更能帮助我们提高遣词造句的水平,希望同学们今后多读、多看歇后语,多积累歇后语,在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那样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