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有哪些参与教学方式

如题所述

一、转变思想,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师生交流环境

新课程理念专门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做了解释,并赋予了新的含义,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教育过程中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课堂管理者,还可能是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同伴或者数学解题中和学生一起探索的思考者等。由此可见,新课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也要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中改进自己,促使自己也全面发展。

怎样定位新的师生关系呢?首先要求数学教师转变角色,定位自己新的教学形象,一位美国的教育专家多尔认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要从讲台上下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做调查,从学生的意见和平时的表现中审视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自己不但是学生在课堂的老师,更是课堂中的朋友。学生都爱听喜欢自己的老师的课,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潜移默化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去教育学生。

2、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大家都以信任、愉快的心情来交流。这样我们就在课堂中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没有其它顾虑,全身心地投入中自主探索,合作愉快地交流和学习。

3、集思广益,允许发表不同见解,同时多提供以讨论为主的课题,为学生提供交流发展的空间。这样,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到了新的东西,同时还可以增进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理解。

二、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思路和方法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等等方面。所以,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其目标不仅仅是按照教学参考完成教学任务, 而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以及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加强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明确的认识教学目标, 并能够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科学、完整地完成教学目标。只有完全把握了教学目标,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要做到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思路和方法,教师就要做到:

1、完全熟悉教材,具备足够的数学专业知识,保证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创新性;

2、熟悉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能在了解在数学改革方向的基础上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教学中。

3、熟悉自己和学生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采取合理的教学措施,最好地发挥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智慧。

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理念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将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使他们能始终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发现更多新的问题,并努力地解决问题,同时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到更多数学的快乐元素。这与教师在课堂上的有目的的引导有着必然的关系。它需要数学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尤其是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兴趣的地方去寻找出那些与数学有联系的问题,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问题中找出规律,在规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促使他们自主思考。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富有启发性和挑逗性,问题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与现学知识有关,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

当然,要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光是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还远远不够。教师首先要有自主思考的习惯和创造精神,能够把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相关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要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并且适当给出帮助和评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