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下乡55周年感怀诗句

如题所述

知青下乡55周年感怀诗句如下:

1.岂可人生梦鹿牵,嗟唏五十五年前。红花耀灿胸襟亮,语录精新手上宣。别却亲知思自重,交融沃土暗贞坚。深心炼厉当无旷,固志勤行信顺虔。

2.畛陌劳勤自傲天,耕锄继日少憨怜。淋漓浃汗融酬志,韧力殚心奋实坚。始愿无从忧惑在,新裁确至振扬牵。衔艰未忘兴怀叹,导诱平生永直前。

资料扩展:

诗句,读作:shī jù,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

宋元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后,诗句内容逐渐扩充和演绎,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诗句演变成没有了字数的限制的自由体诗歌。

下乡知青:

下乡知青,广义泛指下放到农村、掌握一定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

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为止许多中学毕业生既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此外66至68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使得中共领导机构意识到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

1968年12月22日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因此下乡去农村。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

从1971年开始,知识青年在农村的许多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同时中共开始在城市中将部分工作分配给下放的知识青年。不过这样回到城市中的知识青年大多数是通过关系得到回城的机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