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不想回农村?

如题所述

首先,在任何时代,都会有那么一部分能力超群或运气爆棚的人,在毕业后可以完全不靠父母家庭资助,不仅能养活自己,在城市里站稳脚跟,还能把日子过得非常不错,甚至这些人在读大学期间就发现了自己的财富密码,不仅自己衣食无忧,还能反过来补贴父母和家庭。

但这些人在他们同龄人中,永远都是少数,不具备参考性。

其次,以我有限的几十年人生经验中,凡是我遇到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人在“忆苦思甜想当年”的时候,如果说他们都是自力更生,完全不靠家里,甚至一工作就开始补贴家庭了的,大部分都是改开后头十几年高考的那一批六零后。

他们先是靠着恢复高考的机会,知识改变命运,考上了大学。

然后,那个年代的大学,不仅免学费,还会发“工资”,这个补贴基本上够养活自己了。

还是这一批人,毕业后基本上还都包分配,包分配吧,进单位的同时,还基本上把住宿问题解决了,一入职就有工资拿,就有宿舍住,还有价格公道的单位食堂。

虽然那个年代的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但那是实打实的自己养活自己了啊,如果工资待遇高一些,自己日常过日子再省一点,不仅不用拿家里的,还能反过来补贴家里的父母和弟弟妹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那一代人里,有多少能考上大学的?考上大学的又有多少能找到理想的体制内工作的?

但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六零后又是建国后的第一波,也是最大的一波婴儿潮一代。

即使是人群中的少数,总量也会很大,这些人凑在一起“忆苦思甜”时,就会制造一种,他们说的就是真理,就是永远都对,对谁都适用的真理的错觉。

比如最近发表啃老可耻论的老俞,大家不妨去看看他的出生年月和奋斗经历。

俞敏洪称大学毕业后啃老是耻辱,对此你怎么看?
581 赞同 · 30 评论 回答
最后,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既没有超群的能力,异禀的天赋,也没有爆棚的运气,就只能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过到平均数或者中位数水平的日子,就很不错的现实。

而这个现实是,大学生刚毕业,要靠自己去找工作。

当就业行情不好的时候,是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的。

这种不理想,就包括了非常重要的工资低这一项。

工资低,但是这份工作还多少能积累点经验,拿着这些经验,以后能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

所以,即使工资低,你也会去做。

但这份工作,入不敷出,就只能吃你的积蓄。

你是刚毕业的学生,没积蓄,怎么办?

还不是要靠父母资助。

这还是纯粹从打工的收益和支出角度看的。

如果再算上刚毕业的人一般都需要背井离乡,要租房,租房就要押一付三,同时还有各种刚入社会必须开销,这其中需要父母资助的地方可多了去了。

但是,这就是普通人初入社会需要面对的现实,没什么可羞耻的,就像你刚上大学,还需要父母给你付学费,资助你生活费一样,没必要因为有些人靠奖学金,靠聪明才智就能自力更生,而过分感到羞愧不如,大家都是普通人,心态要放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