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哪些?

如题所述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 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
1、职业定向目标明确大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学习, 在中学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大学阶段的学习不仅分出了 文、 理科, 而且进一步分出具体的学科或专业。

基础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帮助大学生形成一个合理的基础知识结构系统,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发展有关专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基础课是指同专业知识、
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 它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课主要是指那些与所学的专业联系较紧密, 针对性比较强,
某一专业必须学习掌握的课程。 此类课程是保证培养专门人才的根本。

2、专门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都安排了实验、生产或教育实习、 社会调查、 暑期的社会实践、 野外考察等教学环节, 就是为了
达到这一目的。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 是毕业生在大学阶段须完成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是对大学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检验。

(二)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1、主动性在授课之后, 对知识点理解、 消化、 巩固等各个环节主要靠学生独立地去完成。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可能讲授教材内容的所有方面, 而是要布置各种参考书供学生课后自学。课后的大部分时间, 大学生要完成撰写课程论文、 毕业论文、 参加科研工作, 都是在教师指导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2、选择性大学虽然仍有专业的限制, 但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大, 教师对大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加限制, 很多教师还鼓励学生广泛涉及各类知识, 开设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 这就需要大学教师帮助学生学会统筹规划, 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

3、批判性大学学习过程是运用科学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 掌握专业理论、 从事科学发现的实践活动。由于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大学生能够进行批判性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保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批判性, 同时还要清楚地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也是教学的目 的之一。

4、探究性大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掌握知识, 而且要掌握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科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各学科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可能性。

(三) 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
1、超越原学习情境大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超越原学习情境的迁移力或生成力。大学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品格的塑造, 培养学生的迁移力和自组织能力, 养成终生受用的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工作和职业的变化。
2、超越自我大学生通过学习, 不断认识自然和社会, 不断完善、 发展和超越自我。大学生学习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学习还能使大学生聪慧文明, 高尚完美, 全面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31

1.专业性与综合性的结合

大学教育具有最明显的专业特征。从申请大学的那一刻开始,专业方向的选择就一直摆在考生眼前。被大学录取之后,专业方向已经确定。四年大学学习的内容是围绕这一大方向安排的。大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学习。随着社会对这一专业要求的变化和发展,这种职业精神也在不断深化。知识不断更新,知识面越来越广。

为了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高度分化和综合性特点,专业化只能是一个大方向,,而更具体、更详细的职业目标最终可以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之中或将来走向社会之后确定。因此,大学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还应考虑适应科技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综合知识的要求,尽可能扩大综合性,,以提高毕业之后对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专业对口是相对的,不可能实现完全的专业对口。这样,除了在大学前夕学好专业知识之外,你还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选修或自学其他课程,为了拓展知识,为毕业之后更好的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全面发展的特点

注重能力培养 全面发展个人能力,不仅需要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还要有处理好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中国的教育历来强调德、知、才、学、体的全面发展,或称德、才并举。人才的五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这五个方面促进和制约着人才的成长。能力培养是现代社会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不管你有多少知识,你都不能使用它。它只能是一个知识库,“书呆子”。由于部分大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是人才成长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广泛的知识积累是培养和发挥能力的基础,良好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人才的根本标志不是他们积累了多少知识,而是他们是否有能力利用知识进行创造。创新能力体现了知识、才能、学习等智能结构之中各种要素的综合运用。大学生要想在未来的工作之中成功地学习、发明和创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就必须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

第2个回答  2018-12-17
大学的学习相对较自由,时间宽裕,在学习上老师是不会过多的干预你的,主要是自学。先给自己定定目标,把时间阶段性、有条不紊的细化,高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才能很好地去实行。

自学是宽泛的,各种学科、书籍、资源都可以成为你的学习范围,图书馆将会是一个你长时间奋战的地方。为了汲取大量的知识,必须要提高看书效率,学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和学习方法,快速阅读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是上(帮你节约阅读、学习、复习时间),更有利于你抓住文章脉络和重点帮助理解和记忆,活跃思维。快速阅读的具体练习见 《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用软件每天坚持练习一个多小时,不影响其他安排,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提高阅读速度5、6倍,相应的记忆、理解力,注意力,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建议你去练习一下。

另外,就是一个坚持的问题了,坚持一天容易,一个星期有点难度,一个月、一年或这个大学阶段就不容易了。所以,养成一个好习惯,坚持学习,莫要荒废青春。
第3个回答  2022-03-02

在大学里,绝对不缺少学习的人,无论什么样的学校。不过在大学里可不同于高中,有很多不同的点,下面举几个大学学习的特点。
1.自觉
高中有班主任,有一起学习的同学,有月考,有周考,年考。身边总有人会督促你去学习。但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也许一学期只有期末有考试,而且还是很容易挂科的那种。想要学好就全靠自觉了。大学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只有自己自觉有计划的去安排学习,才能学好。


2.进度不一样
大学分很多不同专业,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学的东西,追求和选择都不同,自然每个人进度不同。有的人可能学习能力强,就学得很快。有的人需要一段过程去慢慢学习,就会比较慢。
3.广泛性
大学可没有专门的语数英去学习,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专业去学习不同的知识,涉及的方面可能不止课本知识,所以学得很广泛。可能还要学社交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


4.实践性
大学学习大多是为了以后的就业,那就意味着需要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里。大学里会有很多实践活动供我们提早去适应社会节奏。
5.学习途径多样化
高中因为有些限制,学习途径就是老师授予和教辅资料。但到了大学就是有许多学习途径供我们选择,比如学校的图书馆,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学习经验。


6.创新性
大学学习不再是一股脑的埋在书里,需要有很多创新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才能有所进展。经过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很容易养成固定死板的思维,这就体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创新发展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第4个回答  2022-03-01

1.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相比于初高中来说,肯定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深度,有一定的难度。可能在初高中的时候,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是比较浅的,我们大部分学习的只是一个结果,老师就是会把结果直接的告诉我们没有证明,而在大学的时候,可能相比于初高中这些内容比较的深奥,我们会用更多的知识证明结果,更多学习的是结果的来源。
2.大学的课程更具有专业性,可能初高中所学的一些课程,语数外等等都是比较基础的,毕竟高中我们就是为了学习知识,考高分,然后考大学,而大学我们之后,主要的目的还是找工作,所以我们学习的知识就跟专业相关。跟我们之后就业有很大的联系。我们也会掌握一些专业前沿的东西。


3.大学学习比较靠的是自主性和自治力,向初高中的时候,我们学习都是有老师的鞭策和督促。而在大学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更多的是需要自学。在初高中我们遇到不会的题的时候,可能会随时去问老师,老师也会讲解,而在大学的时候,更多的是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需要自己通过网络搜索,然后开一些课程等等,自己找到答案,自己解决。培养的更多的是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大学更重要的是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而在初高中的时候,只有期末成绩,试卷的考核。就是以分数论结果,而大学现在越来越注重的是过程考核,更多锻炼的是学生开放性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升学习能力。老师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和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来提升过程考核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