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如题所述

文化自信,就是对自己,对祖先,对现在的文化内涵的认同。
努力的方向主要在
1。了解我国的文化,就是多学习了解,要都不知道是什么,谈何自信?
2。研究一种或几种文化,确定自己的专研方向,这样才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全都泛泛了解,就唔过人之处,只能算普及版,不利于培养自信心。
3。就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去发展它,自成一系。
这样应该是能增强文化自信了。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努力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3

第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

所讲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第二,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 

第三,要形成对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自觉和自信;保持高度开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善于养成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坚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07

文化自信,就是对自己,对祖先,对现在的文化内涵的认同。

努力的方向主要在
1.了解我国的文化,就是多学习了解,要都不知道是什么,谈何自信?
2.研究一种或几种文化,确定自己的专研方向,这样才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全都泛泛了解,就唔过人之处,只能算普及版,不利于培养自信心。
3.就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去发展它,自成一系。

第3个回答  2017-12-2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和号召,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这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也标志我们党对文化战略的制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以这次会议为标志,中华民族将大步迈向现代文化强国之路,告别自近代以来由于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而形成的文化弱国历史,迎接中华文化的复兴乃至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建设文化强国,要做的事情很多,但进一步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需放首位。怎样才能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需要大力破除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和文化防御心理;科学把握中国文化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需要大力破除文化自卑心理弱势心理防御心理
在当前形势下,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自信问题是针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不自信而提出来的,即针对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文化防御心理等提出的。
大家知道,中华文化有5000年的历史,曾经几度领先于世界,培养了中华民族胸怀天下的豪迈自信精神,但近代以来情况发生了逆转。鸦片战争之后,在外部帝国主义和内部封建势力的重压下,我们民族的文化逐渐衰微,长期处于弱势状态。我们的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由于长期落后挨打而形成了严重的弱势文化心理。不仅我们的普通人民常常在外国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即使是学界精英也鲜有自信。从清朝末年以来一直在争论的 “中体西用”、“西体中用”等等,尽管争论的具体内容不同,但背后都隐含着同样的弱势文化心理。
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弱势心理、防御心理直到今天还不同程度地、自觉不自觉地存在着。比如,有的人崇洋媚外,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于是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误国误民;有的人封闭保守,不敢接触外来文化,死抱传统不放,甚至想用传统的某种思想改造中国;有的人表面上很强势,批判西方文化言辞激烈,以中国文化特殊论否定世界文化共同性,实际上是不敢面对世界文化,不敢参与国际文化对话,这仍然是一种文化弱势心理、防御心理的表现。凡此种种文化自卑心理,都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影响着我们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为激发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100多年来,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 孙中山提出要“振兴中华”,毛泽东提出要创造我们的新文化,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近30多年来,我们在取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文化建设成果,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我们应当以这次会议为动力,更加自觉地反省我们的文化理念,从根本上清除100多年来留在我们民族心灵深处的文化自卑,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昂首阔步地建设我们的新文化,迎接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思想保证。
需要科学把握中国文化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
增强文化自信,不是盲目乐观,而是要深入分析我们的文化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不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看,我们的文化建设都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正在发生质的飞跃。
从国内看,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正在发生而且必将继续发生质的重大变化。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文化传入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中国文化逐步超越传统文化,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现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体系包括现代话语体系、哲学思维方式、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思想文化、大众文化等。由于历史原因,过去我们在文化体系建设中吸收借鉴外国经验特别是苏联经验较多。改革开放之后,我们逐步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同时,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创造性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例如,我们正在推进的150多种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将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其中有很多能够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先进思想,不仅会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也会影响世界各国人民。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产和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旺盛。因此,我国人民的文化理念将发生变化,文化创新动力将快速增加,文化产品将日益丰富,文化创新体系将日益完善,一句话,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条件日益成熟。
从国际看,中外文化关系特别是中西文化关系正在发生而且必将继续发生质的重大变化。近代以来,文化西强我弱的情况长期存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正在发生一个质的变化,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表层走向深层,从引进文化转向输出文化,一句话,就是逐步地从弱势走向强势,从世界文化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中国文化发展的这种质变,将从根本上触动并深刻改变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文化理念和思维模式。一般而言,当一种文化处于强势状态的时候,文化主体常常有一种文化自信心理,例如常常把自己的文化说成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而张扬其影响力;而当一种文化处于弱势状态的时候,文化主体常常有一种文化自卑心理,常常以自己的文化特殊化而拒斥强势文化。中国文化发展的质变,将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文化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文化发展和文化国际交流的大繁荣。
然而,也需要防止矫枉过正。既要看到我们文化发展的机遇和优势,也要科学分析我们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不足。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文化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文化西强我弱的状况在短期内还不会改变;尽管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毕竟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况且要把我们的经验总结好,升华为引领当代世界的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话语体系、哲学思维方式、人文社会科学等,并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认同,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只有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才能准确把握我们文化发展所处的国内外历史方位,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不论就国家来说,还是就地方来说,抑或就文化企业来说,都是如此。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判断文化发展的趋势,敢于承认我们文化发展的差距,积极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主动参与文化的国际交流,科学应对各种挑战,不断做强自己的文化,都是文化自信和文化理念成熟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信,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要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用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建设,又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信,要做到心中有数,充分认识和坚定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比较完整地对此进行了论述,这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不能走资本主义文化道路,更不能回到封建主义文化老路。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的人民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六中全会还对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进行了科学部署,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包括脚踏实地地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维护我们的文化安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等。
六中全会为我国未来文化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但要把这一理想变为现实,还需要全民族的共同努力。文化领域各个门类所要做的工作很多,也各有特点,但以下几个方面应当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并继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龙头,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工作,也是锻造人类先进文化的根本,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三是要加强我国现代话语体系的建设,这是锻造文化之砖,争取话语权的基础。四是要加强科技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这是文化硬核建设,对文化的长远发展有重要作用。五是要加强社会思想文化建设,包括新闻出版、电影电视、网络信息等,这是文化软体的建设,决定着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六是要加强大众文化建设,这是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建设,决定着社会风尚的走向。七是要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包括文化馆、教育基地等,为人们终身受教育提供场所。八是要加强文化“走出去”工作,争取国际文化话语权,参与和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这在最终的意义上决定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和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总之,只有通过全民族的共同努力,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才能不断增强,中国文化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引领世界文明的发展,为和谐世界建设作出中华民族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