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指出「猴痘病毒已发生人际传播」,怎么预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5
央广网:什么是猴痘?猴痘都有哪些症状?

李侗曾:猴痘是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感染后的潜伏期1到3周,平均10到14天,感染后早期症状包括发热、畏寒、肌肉酸痛、头痛、乏力。大约1到5天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然后出现在四肢、躯干、手足等,全身都可能有皮疹。一开始是斑丘疹,然后是水疱疹,再演变成脓疱疹,脓疱疹逐渐结痂、脱落。大部分人2到4周痊愈,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出现重症和危重病例,如果合并肺炎、脑炎、继发细菌感染则甚至有死亡风险。

央广网:猴痘通过哪些方式传播?

李侗曾:猴痘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和呼吸道传播,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有传染性。根据以往新闻报道来看,人感染猴痘病例主要是接触携带病毒的动物被传染,皮肤伤口或者黏膜接触患病动物血液、体液也有可能被传染,比如较长时间共处同一个房间,也有可能通过呼吸道感染。此前有媒体报道,有医护人员也被患猴痘病毒的患者传染了,推测是接触患者使用过的床单等物品被传染,说明被污染的物品也有传染性。但是,人与人之间传染性不强。

央广网:猴痘病例是否首次出现?传染性怎么样?

李侗曾:从1970年首次报道人感染猴痘病例以来,一直陆续有人感染猴痘病例的报道,但大部分都是考虑接触动物感染,感染者大多有非洲旅行史和接触动物的经历,人和人之间传播是偶有报道,说明人和人之间传染性比较弱。这次欧美一些国家比较多的人感染猴痘病例报道,很多人没有去过非洲,没有接触动物,推测存在人传染人的传播链条。

央广网:猴痘为何突然暴发?为何会发生人际传播?

李侗曾:一种可能是全球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停止接种天花疫苗。天花病毒和猴痘病毒都属于正痘病毒属,天花疫苗对猴痘同样有预防作用,现在40甚至50岁以下人群都没有接种天花疫苗,也就是说对于天花和猴痘病毒都没有抵抗力,社会上对猴痘病毒的易感人群比例逐年增加,为猴痘的人际传播提供了可能性。

世卫组织近日表示,感染风险最高的是与有症状的猴痘患者有过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因此不排除这种密切接触提供了比较高的传播风险。至于有人推测是猴痘病毒变异导致人与人之间传染性增强,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证据。

央广网:猴痘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哪些伤害?危害性有多大?

李侗曾:猴痘以往主要是发生在非洲地区,猴痘病毒包括中非支和西非支,病死率从1%到10%不等。儿童和年轻人的病死率较高。另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更为严重。据报道,人感染猴痘后还伴有一系列并发症,如:继发性细菌感染、呼吸窘迫、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伴视力丧失、胃肠道不适、呕吐、脱水腹泻等。

央广网:目前是否有针对猴痘的治疗办法?

李侗曾:目前针对人感染猴痘病例主要是隔离、休息,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避免出现并发症和继发感染。美国曾经批准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基于体外和动物实验有效批准的,人感染后治疗效果如何还缺乏实验数据。

央广网:针对猴痘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未来是否可能研究出疫苗和快速检测手段?

李侗曾:我国目前已经具备针对猴痘病毒的核酸检测能力,如果有必要,应该可以很快就能推广,但是核酸检测一般需要4到6小时才能获得结果。

现在各国对猴痘的预防,主要是依靠隔离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一些储备的天花疫苗可以在紧急时刻用于重点的高风险人群,由于人际之间传染性不强,目前暂没必要大范围接种疫苗。

央广网:猴痘跟天花有何关系?猴痘未来能否攻克?

李侗曾:天花病毒和猴痘病毒、牛痘病毒都属于痘病毒科的正痘病毒属,属于近亲。天花只感染人类,不感染动物,人感染后症状严重,病死率可以超过30%。但是,作为DNA病毒,天花病毒没有发生变异,疫苗的预防效果非常好,更主要是当时全球各国团结一致地努力消除天花,所以能够彻底消灭这种疾病。而猴痘病毒是人兽共患病,主要野生动物携带病毒,这和狂犬病、鼠疫等传染病相似,我们无法清除野生动物携带病毒,也就不太可能彻底消灭这种疾病。主要是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做好自我防护来避免感染,并且积极开发快速检测方法,以及效果好而副作用小的疫苗和药物来保护人类。

央广网:目前猴痘尚未传入中国,未来是否有这种可能性?这一病毒今后是否可能会引发全球大流行?

李侗曾:相比过去,发生人际间传播的风险增加,未来不排除会在人群中有散发。但猴痘病毒在人和人之间传染性不强,一般密切接触或者比较长时间共处一个房间易传染,有动物感染猴痘病毒的国家地区旅行经历的人感染风险比较高,从事动物饲养、研究、科研实验的人以及兽医存在感染风险,普通人群被感染风险很小,所以也不太可能发生全球性的大流行。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基本传播指数(R0)在10左右,而猴痘在人际之间的R0应该是1左右,传染性不是一个级别的,只要做好健康科普宣传,指导高风险人群做好个人防护,就不用过度担心。
第2个回答  2022-05-25
猴痘病毒的人际传播并不常见。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猴痘病毒还可经由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

当地时间22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发现一例猴痘确诊病例,这是奥地利今年报告的首个猴痘确诊病例。当天,英国卫生安全局称,英国每天都在发现更多猴痘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新增病例数据将于当地时间23日公布。西班牙马德里大区公共卫生部长埃斯库德罗22日报告称,截至目前该大区共有30例猴痘确诊病例,另有40例疑似病例仍在确认中。埃斯库德罗表示,马德里大区公共卫生部门正在调查猴痘病毒传播链。截至目前,西班牙至少已有8个大区出现了猴痘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

美国总统拜登22日也首次就全球多国出现猴痘病例公开表态,他称,事态值得关注,“令人担忧的是,如病毒扩散,将造成严重后果”。

开创先例:比利时要求猴痘病例进行21天自我隔离

据比利时《晚报》等多家外媒报道,在发现多例猴痘病例后,比利时卫生部门于当地时间19日发布声明,要求猴痘病例进行21天自我隔离。该国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要求猴痘病例进行自我隔离的国家。

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的猴痘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21日发布猴痘疫情暴发预警称,鉴于目前已在多个未流行猴痘病毒的国家发现病例,随着监测的扩大,未来有可能在已报告病例的国家和其他国家发现更多病例,猴痘病毒将进一步传播。当前应对重点是向最容易感染猴痘的人群提供准确信息以阻止进一步传播。证据表明,感染风险最高的是在猴痘患者出现症状后与他们有过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提高防范意识对识别和预防进一步的继发病例及有效管理当前疫情至关重要。

世卫组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有效性高达85%

据此前世卫组织介绍,猴痘病毒感染症状与天花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可能长达21天。多数患者会在几周内康复。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预防猴痘有效率达85%。

引发猴痘的病毒与天花属于同一病毒家族,只是严重程度要轻得多。尽管很多人担心猴痘会成为下一个大流行病,但流行病学家认为,欧洲猴痘疫情不太可能发展成全球流行病。
第3个回答  2022-05-25
猴痘是一种以皮肤出疹为特征的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通过直接密切接触,由动物传染给人。
预防方式如下:

对进口动物实施检疫,对宠物加强卫生防疫管理。
尽量给宠物喂熟食,减少或避免宠物于野外捕食。
不要和宠物接吻、长期共眠。
不要滥食野生或者不知名的动物。
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去该段时间内猴痘发病率高的地区。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出门戴口罩。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使用天花疫苗预防人类猴痘,大约具有 85% 的有效率。接触或有可能接触患有猴痘的人或动物都要接种天花疫苗。但由于天花疫苗接种具有的潜在风险,故不应盲目扩大接种范围。
第4个回答  2022-05-25
第一,尽量不要接触来源不明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
第二,做好个人卫生,常洗手,不要用手乱摸口鼻这些人体黏膜比较脆弱的地方。
最后,早诊断、早隔离、早发现、早治疗,“四早原则”对所有的传染病都是通用的。
第5个回答  2022-05-25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

当一个人接触到来自动物、人类或被病毒污染的材料时,就会发生猴痘病毒的传播。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即使不可见)、呼吸道或粘膜(眼睛、鼻子或嘴巴)进入人体。动物对人的传播可能通过咬伤或抓伤、直接接触体液或病变材料或间接接触病变材料(例如通过被污染的床上用品)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被认为主要是通过大的呼吸道飞沫发生的。呼吸道飞沫通常不能传播很远,因此需要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才会传染。其他人际传播方法包括直接接触体液或病变材料,以及间接接触病变材料,例如通过受污染的衣服或床单。

目前,猴痘病毒暂时在我国没有传播。但是我们生活中也要注意预防。以下是生活中我们预防猴痘病毒感染可以采取的措施:

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了解相关的科学预防知识。
如果出现了感染者,应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包括在猴痘发生地区生病或被发现死亡的动物)。
避免接触与生病动物接触过的任何材料,例如被褥。
将受感染的患者与可能有感染风险的其他人隔离开来。
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例如用肥皂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等。
如有职业需要暴露于正痘病毒(如天花和猴痘)风险的人,应接种疫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