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讲《与妻书》学生感动泪崩,你能看懂百年前的爱情吗?

如题所述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爱妻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之后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被俘后从容就义,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在信中他称呼爱妻为意映卿卿,在信里,他深情的呼唤了妻子49次。足见他对妻子深沉的爱,但这份爱,在祖国和人民面前又不得不作出了让步,林觉民不负天下人,却独独辜负了自己的发妻。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望其真有

《与妻书》中字里行间都饱含了林觉民对于妻子满满的爱意。作为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林觉民本应不信鬼神,但因为心怀对妻子深深的不舍,他宁愿自己可以化作鬼魂,只为能常伴妻子左右。在信中他时时安慰爱妻,解释赴死的原因,委婉的表述了对于妻子深深的爱意,字字句句仿佛在妻子耳边低声细语,轻声呢喃,饱含了对爱妻的愧疚之情。通篇文章即缠绵悱恻又荡气回肠。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林觉民将个人的情爱与对于国家人民的大爱融合在一起,正是因为爱你,才不忍你身处这乱世之中,极具感染力。将家国情怀与个人对于妻子的爱高度融合统一。正是革命先辈这种舍小爱为大爱的革命情怀,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信中饱含林觉民对妻子深深的歉意,无法与妻子相伴一生的遗憾,以及为国捐躯,慷慨赴死的决心。这种家国情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与妻书》即是一封写给妻子的绝笔家书,也是对当代青年很好的激励。

常说人类的悲欢并不能想通,但这篇《与妻书》却依然能在相隔一百多年后,引起当代少年的共情。虽然我们离那个烽火硝烟的岁月已经很远了,但是这种不负天下人,唯负汝一人的情怀,这种个人情爱与家国情怀冲突又能相融合的激烈情感很容易激起当代青年的共情。

林觉民英勇就义时,只有24岁,而妻子陈意映只有23岁,肚子里还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在林觉民就义后陈意映生下遗腹子,在两年后,也因抑郁成疾离开了人世,追随爱人而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8
那种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生存的眷恋。加深了我对革命先辈的了解,羡慕老一辈的爱情。
第2个回答  2021-04-28
爱情这个事是从古至今都没有变化的一种真实的情感,即使现在读那也是感受到其中的深情,让我们还是很羡慕的
第3个回答  2021-04-28
我觉得我是看不懂的,因为百年前的爱情都是由父母撮合的,而他们是自己想走在一起的,他们爱情是如此的艰难,但是在我这一观点上我是看不懂的。
第4个回答  2021-04-28
能的,其实这种爱情才是坚贞不屈,自死不渝的,这种爱情反而会让我们能够特别的体验到生活的一种感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