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今年12岁了 特别厌学其中考试考的门门不及格 爱玩 没有爱心没有同情心

每次说他的时候没有一次不还嘴的 还说谎 为此老打他 每次打完他我都得哭可他似乎不知道你为什么哭 我想给他找一个能管得住他的学校老师 我该给她送什么学校呢 我不想放弃他

孩子是周边的人的镜子,更是父母的镜子。然而,一个人只能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改变孩子成长的环境,环境到达一定层次的时候,一切就自然而然了。

要点:淡化孩子的不足之处,强化孩子比别人的地方,用心去做“化学”,不要去做简单的“物理”。

难点:自己的爱心、自己的耐心、孩子的安心。

道理大家都知道,却需要认真的做好。

故事:

“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
“多动症诊断量表”,知此粗制滥造、愚蠢做作的东西,竟然被当作主要检查工具给儿童使用。它哪里只是张量表,简直就是诊断圈套。
“儿童多动症”的真正“致病原因”是成人犯了两个错误:错误的儿童观,错误的教育方法。
近年来,“儿童多动症”似乎成了流行病。仅仅在我周围,就有不少孩子莫名其妙地患上了这个病,其中一部分孩子开始服药治疗。
可是,我明明清楚地看到了这些孩子“症状”的出处——他们的家长或严厉或溺爱,教育方法都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正是这些错误,给了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孩子身上的“症状”,几乎都是在反抗不得当的教育中被扭曲的表现。同时,我没见到哪个孩子仅靠吃药治好了“多动症”,相反,吃药后越来越像病人,“病情”越来越严重的孩子倒不少。“儿童多动症”这个词越来越像根刺一样不时地刺痛着我,促使我去关注这个事情。
我前几年在一所小学接触过一个男孩。当时这个男孩上小学二年级,被认为患有严重的“多动症”。
男孩以前在另一所小学上学,从上一年级开始就表现出不安分。上课满教室乱跑,谁都管不住他,课堂经常被搅乱了,弄得老师无法上课。他总是无端地攻击同学,恶劣到把同学的头把到小便池里,用蚊香烫同学。至于把同学抓伤就更多了。这遭到很多家长的抗议,原来的小学实在没办法,要求他转学。他上二年级时就被转到了现在的小学。但转学后情况丝毫没变,新学校也没办法,只好让他的家人陪着他上学。他奶奶每天影子似地跟着,寸步不离。上课时和他同坐一个桌子,盯着不让他起来捣乱;下课了抓着他的双手在走廊里,不让他和别的同学玩,怕他伤害别的同学。这个孩子在学校很出名,连校长都发愁,不知该拿他怎么办。我第一次看见这个孩子是在教室走廊里,下课后同学们都活蹦乱跳,三三两两地玩。只有他,双手被奶奶紧紧地钳着,什么都不能干。看样子他的刻想挣脱,但又挣不开;眼睛看着别的同学,似渴望又无奈也有敌意,像个小囚徒。他的班主任很肯定地认为这个孩子有多动症,告诉我说,他家人带他到医院的精神科看过,这是医生诊断出来的。医生要求他吃药,并说要至少服用三年。他吃了三个月,没有一点效果,而药又很贵,爷爷奶奶可能是出于经济上考虑,给他停药了。老两口只有一人有退休金。
和这个孩子以及他奶奶简单聊过几句后,不知为什么,直觉认为男孩应该是个正常孩子。后来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基本上肯定“病因”就在他的家庭教育上。孩父母是未婚同居,他出生后父母就分手了。男孩的妈妈是来自南方的一个打工妹,回了南方,从此杳无音信;他父亲不知在哪里混日子,行踪从不告诉家里,半年或一年回家打个照面,根本不管孩子。男孩的爷爷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当年对自己的儿子非打即骂,现在又用对待儿子的方法来“教育”孙子,尤其把对儿子的不满经常发泄到孙子身上。他的奶奶则是整天包办孩子的一切,又成功心切,恨不得把孙子培养成个人才,来弥补儿子给家庭带来的羞愧,所以整天要求男孩要这样要那样的,还时常数落他。
在这样“野蛮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是个小野人。看到男孩这么小,已像个坏蛋和囚犯似地活着,我非常心疼这个孩子,觉得如果不想办法改善,他将来只能有两个去处,监狱或神经病院。于是对他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心理矫治工作。但我并不是直接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而是从消灭“病根”做起,把主要功力放在改善他的生存环境上。
男孩的真正监护人和抚养人是他的爷爷、奶奶,所以我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这两位老人。在初期,频繁地和他爷爷奶奶谈话,后来也定期和他们接触。我的工作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他们不打骂孩子,尊重孩子,不要给孩子压力。这一点要求看似简单,实则两位老人很难做到,他们已习惯了以前的教育方式。我就反复给他们讲,让他们明白粗暴的教育方式和孩子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规则的形式确定一些基本的行为原则。同时从细节上辅导他们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和孩子说话。改变成人比改变孩子困难得多,但不改变成人,孩子就不可能改变。整个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对他们情绪的把握,首先让他们接受我,对我没有情绪上的抵触,继而接受我的观点。两位老人慢慢开始信任我,再加上我不断的工作,终于促使他们相信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孩子的问题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逐渐改变教育观念,放弃了原来粗暴的方法,不再打骂孩子,孩子随之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我还经常找孩子的班主任,尽量改变班主任对孩子的看法,让班主任相信他没有病,是个正常孩子。我和班主任一起想办法,通过让孩子为班里做点事来制造孩子的成就感,对他形成肯定与激励。当班主任不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孩子时,班里的同学们也跟着改变了态度。我也和这个孩子有几次交流,我和他的谈话内容主要是动画片和画画,因为他喜欢这两样事情;还互相讲故事讲笑话。我还邀请他和他奶奶到我家里玩,并把他给我画的画儿贴到我家墙上。他只要来到我这里,我就让他感到自己是个非常正常的孩子,让他在情绪上愉快而放松。这样,孩子和我相处几次后,不仅没有敌意,甚至产生了情感依赖。当我确信我和孩子间已建立起友好信任的关系时,适时地向他提出了不许打人,上课不许下座位的要求。他接受我的意见时,丝毫没有勉强,他的眼睛里闪现着偷快和幸福的光泽。
我的工作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四个月后,男孩就不需要有人跟着上学了,他开始有了自我约束力,不再主动攻击别人。一年以后,男孩就再也不打架了。论打架能力他应该还很强,但他似乎有比别的孩子更强烈的避免冲突的意识。有两次别的同学打他,他居然能做到抱头蹲地上忍着。我分析他的忍耐力可能来源于他非常珍惜自己“是个正常孩子,而不是有病儿童”这样的改变;即使偶尔挨打,也比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好。现在这个孩子马上要升人小学五年级,学习成绩中等,在纪律等其它方面都完全正常了。他的一双小手再也不需要被大人钳住,他获得了自由,真正有了同学和朋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3
对于有些孩子,打是不管用的。反而使其更加的逆反。他有着自己的逻辑:你打吧,越打我就越不好好学。打了他,你再哭,闹的家庭气氛紧张不舒服,对孩子的心智发育也有不利的影响的。
咱也都是从孩子过来的,谁都做个孩子。首先,我们是不是要想想,自己在那个时候在做什么,有什么心事和愿望?为什么不爱学习?
有一个广告片,妈妈在超市里买东西,孩子想要买一样东西,妈妈不给,孩子就要撒泼哭泣,这时候妈妈躺在地上又滚又叫,像孩子一样撒泼,比其更甚。结果孩子就乖乖的放下东西不买了。那么,你是不是应该让他感受到,他的所作所为,给自己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呢?
你可以耐心的问他,为什么考的那么差,其实学习不好不一定完全归结于孩子。或许他不喜欢教他的老师,或者老师对他过于漠不关心导致对他对老师的厌恶。也或许因为真的学不会导致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还有,他希望他的爸爸妈妈怎样的管教他。有时候,父母管教孩子过于严格了也不是一件好事,那样他就渐渐失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一旦失去了他人的管教,他就放松了自己,没有了主动去学习的意识。

我觉得,你现在所需要的,是耐心的和气的跟孩子好好的谈谈。像朋友一样。然后从孩子的言谈举止里,找出原因,老师也好家长也好生活环境也罢,都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

祝您顺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1-04
人不是一生出来就是这样的,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遗传长辈性格有一定影响的,但是这不是绝对,关键还是后天的教育,归根到底还是家人问题。狠得下心好好磨练吧,天下吃不饱的孩子还多呢 他们有时间去玩么? 送到山沟里托那些淳朴的人带半年,很有可能会改变。狠不下心就继续这样吧 也许长大就懂事了
第3个回答  2011-01-04
建议你看一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希望看后你能有新的想法和认识,也欢迎你和我交流。
第4个回答  2011-01-04
这个时候孩子还小,慢慢的教导,不要一味的暴力来解决。看看你亲戚朋友谁和他关系好,听谁的话,慢慢的“改造”,家长对此多关心就好。不用太着急,毕竟还是小孩子,都是调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