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发展过程是什么?

如题所述

汉服的发展过程是:

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为中心的章服制度。“乗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周礼参考借鉴了夏商两代的礼乐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衣服的款式空前丰富,主要表现在深衣和胡服上。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影响,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有着明显的不同,并创造了深衣。



汉文化圈:

汉人对汉衣冠的认同是民族意识的一部分。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宋朝郭靖不愿弃汉衣冠而自杀。

汉服由于华夏儒家王道文化的传播而影响深远,周边民族、包括许多其他儒家文化圈(汉文化圈)国家通过效仿华夏礼仪制度借鉴了汉服的某些特征,用于吉凶宾军嘉五礼。

此外,华夏宾礼也规定四夷之君必须穿本国服饰朝见中国天子,谓“蕃主服其国服”。汉唐藩属体制中,周边民族首领存在着定期朝见皇帝的所谓“朝集”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