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时期的姚广孝为什么能成为朱棣最信任的宠臣?

如题所述

在明朝初期,有两人可以称之为牛人,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前有诸葛亮,后有刘伯温”,可见刘伯温的知名度之大。另位是默默无闻的姚广孝。提起姚广孝,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但事实上,他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牛人。因为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能“篡位”成功,就离不开“高僧”姚广孝的支持和帮助。




姚广孝于1335年生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族,他从小聪颖好学,才华横溢,诗词书画样样精通。14岁的他却选择了改行-出家为僧,法名道衍,期间,姚广孝结识了三教九流的人物。并拜了当时的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之学。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的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挑选高僧入宫诵经,已是47岁的姚广孝被选中。然而,就在马皇后的丧仪期间,姚广孝结识了朱棣,第一次见面,姚广孝对朱棣说了一句惊天动地的话:“大王(指朱棣)要是带我去北平做近侍,我愿意送一顶白帽子给大王。”朱棣听后又惊又喜,悄声道:“跟我走吧。”原来“王”字上加一个“白”字,个中之意不言而喻。

后来,朱棣成功把姚广孝“挖”到了自己的麾下,朱棣名义上给他安排的工作是庆寿寺住持,暗地里却时常请到府中密谈。




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连续削了五位藩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姚广孝一路跟着朱棣,为其出谋划策。“在军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也就是说,朱棣在起兵的三年时间内,所有的战场决断,基本上都是道衍做出的。姚广孝也因此被称为“黑衣宰相”。




朱棣为了赏赐姚广孝,先是赐他还俗,结果姚广孝拒绝了,随后朱棣赏赐给姚广孝豪宅和宫女,姚广孝也拒收。白天辅佐朱棣,尽人臣之事,晚上修佛养性,行僧侣之职。“靖难之役”后的姚广孝,是一个低调内敛、毫不张扬的人。

永乐十六年,姚广孝病重,朱棣前往庆寿寺去看望姚广孝。当问到姚广孝还有什么要求时,姚广孝没说了4个石破天京的字:释放溥洽。




溥洽原本也是一位僧人,建文帝朱允炆成皇帝后,聘请溥洽为皇宫主录僧。朱棣的大军攻入南京后,建文帝却离奇地失踪了。

当时很多人相传正是溥洽给建文帝剃度,然后让建文帝扮成僧侣逃出了宫。事后,朱棣将溥洽抓起来,审问建文帝的下落,结果溥洽被关押了16年一直没有“招供”。




姚广孝在临终前,竟然要求朱棣释放已然74岁的溥洽,这当然令人大感意外。但朱棣还是答应了姚广孝的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