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文章《尚书》记述的偏重,并分析其已经初具哪些文学特点?

如题所述

《尚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以其记述的偏重和文学特点而闻名。其记述的偏重在于记言和叙事,其中记言的比重更大,注重记载历史人物的言论和行为。其文学特点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现场誓师:在记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人物说辞语气逼真,富于现场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晓之以理:所记人物说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从情感上打动人,还开始讲究说理艺术,使得作品更具说服力。
3. 比喻说事:在表达复杂的历史事件时,作者常常使用比喻说事,颇为贴切生动,让读者更易于理解。
4. 历史事实:作品注重使用历史事实,并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使得作品更具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总的来说,《尚书》以其记述的偏重和文学特点,初具了历史散文的特点,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0
《尚书bai》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du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zhi代事迹著作dao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
  《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焚书之后,《书》多残缺。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汉初,《尚书》存29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又,西汉前期,相传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所以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孔安国读后献于皇家。因未列于学官,《古文尚书》未能流布。东晋元帝时,梅颐献伪《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这部《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