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自我认知,是哪些诱因引起的?

如题所述

相信在教育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宝妈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总是太自负,觉得别的小朋友都没有自己厉害,总是一副全世界我最棒的态度。还有一些父母说,每次接孩子放学回家,都会听见孩子对自己说今天在学校表现得多好多好,老师们都对自己赞不绝口,总说"别的小朋友都不如自己"。

但当父母真正向老师了解情况后,发现事实并非是这样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就是孩子的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

所谓自我认知,就是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虽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并非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对自己有一份正确的认知的,许多人在认识自我的问题上出现了偏差,成年人也是更何况心智未成熟的孩子们。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呢?

孩子不懂客观评价自我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3、4随的时候会开始产生一些"自我意识"。

但是一般情况下,由于孩子年纪小,经历事情的经验也不够,往往在对自我的认知中出现偏差,不懂得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一是过分地自卑,认为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做什么事情都很惧怕畏畏缩缩。二是过分的自负,是自信的一种极端表现,认为全世界都不如自己,不懂得谦虚让人。

但是往往自负的孩子们更容易在失败中严重受挫,因为他们的"全世界我最棒"的想法容易因为一点小挫折而遭到了严重的冲击。

此外,以自我为中心也是孩子性格的一个突出点,这也必然决定了孩子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缺乏正确客观的评价能力。他们往往表现的盲目自信,过分突出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全世界都抵不过自己。

应对策略:引导孩子用发现美的眼睛肯定她人长处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句话:"世界上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容易蒙蔽孩子发现美的眼睛,而总是沉浸在自我完美的假想中。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这样"别的小朋友都不如我"的倾向时,不要随意地去责怪孩子,或者用打骂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父母不妨在午睡或晚上睡觉前坐下来和孩子聊聊天,一起来说说对彼此有什么样的了解。比如孩子可以说妈妈的不足:觉得妈妈平时说话太大声,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妈妈吓一跳。也可以赞扬一下妈妈:妈妈平时很勤劳,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家会煮可口的饭菜,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等。

而妈妈也要向孩子及时反馈,比如赞扬孩子:最近有帮助妈妈做家务,学习也很勤奋认真。也可以说说孩子的不足:比如孩子最近总是觉得自己很棒,但有些方面其实做得还不够好等。

除此之外,在日常和孩子聊天的时候也可以谈一谈孩子身边比较熟悉的同龄人,比如孩子的同桌,可以适当和孩子说说别人家孩子的优缺点,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行为能够受到别人的喜欢,好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劣之处,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

孩子错把想象当事实

孩子年龄下,大脑发育尚不成熟,区分想象和现实的能力都比较弱。孩子们容易错把想象里的美好东西当成现实中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以此来达到自己的自我满足感。

有些孩子回家后会跟妈妈说:"今天在幼稚园表现得很好,老师奖励了我几颗小红花。"但事实上,孩子并没有得到老师的小红花,孩子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孩子内心渴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小红花奖励而想象出来的。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就越容易把现实和想象混淆,错把想象当成事实。

应对策略:保持淡定,淡然处之

现实的很多父母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立马对孩子生气,觉得这是孩子在对父母说谎,因此严厉地批评孩子。但是,有时候孩子会这样做并非是孩子的错,父母要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曾经一个实验叫做"邓宁-克鲁格效应",也称达克效应,指的是能力有些欠缺的人在自己不周全考虑下做出来错误结论,但是却将错误归于外因,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仍然将现实的有缺陷自我和想象中完美的自我相结合。这些人具有莫名的自信,并沉浸在自我营造的优势之中,或者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如果这种情况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严重,父母就要先保存淡定,先了解孩子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冷静地和孩子进行交流,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认知错误,从而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如果这种情况还是比较轻,父母不妨随他去,等孩子长大到一定年龄后自然就能够区分现实和想象,这种现象也就会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孩子长大。

孩子故意有目的这样做

生活中有些孩子会害怕自己在学校被老师批评背父母知道,会让父母失望,所以有些孩子即便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是会回家故意跟父母说自己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并且总是把"别的小朋友都不如我"这种话放在嘴边。孩子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害怕爸爸妈妈也会批评自己。

应对策略:淡化孩子对行为结果的评价

作为父母,平时的生活里不要因为一点事情就对孩子采用质骂的态度,学会互相理解。首先要学会淡化孩子的错误行为,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成年人都容易犯错,更何况还处于成长阶段,大脑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们呢!

父母要学会有意地淡化对孩子行为结果的评价,让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父母可以给予孩子适当地夸赞,孩子做得不好时也会适当地指出,而不必严厉批评。

父母通过多询问孩子的方式,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比如孩子放学后回家,父母可以问孩子:"今天在学校感觉怎么样呀?有没有学到什么新技能呢?","今天在学校和同学们相处地怎么样呀?跟我说说今天都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吧?"问话的方式不仅仅能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会无意中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让孩子觉得自己不怕犯错,敢于承认自己的各种行为,也就自然不会害怕父母责怪而"胡编乱造"或"盲目自信"了。

家长过分赞扬的反效果

美国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曾说:"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导师,也是孩子行为的模仿者。纵观生活,我们会发现那些经常受到父母盲目夸赞的孩子往往会比较自负,觉得没有人能够比自己厉害,甚至在学校也常常看不起其他的同学。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来源于他人的评价,特别是自己所尊敬和崇拜的爸爸妈妈。

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管什么事情总是对孩子说:"你真棒!","你好厉害!"这样的话,孩子自然而然会认为自己的最棒的,时间一久就会有一种"别人都不如我"的想法,就会导致孩子有一个盲目的优越感

应对策略:就事论事的鼓励,给予适当地挫折教育

斯坦福大学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经过对孩子们进行调查研究后表明:"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很多的父母都不懂得如何表扬才能给孩子一种鼓励的感觉,要知道笼笼统统的"你真棒"绝对不是表扬孩子的正确做法。

要给孩子表扬时,父母一定要确切地表明自己是表扬孩子那一方面,比如孩子今天做作业很认真,父母正确地表扬是:"孩子,你今天很棒,因为今天晚上我看出来了你做作业的时候很认真,完成的情况也很不错,下次要继续加油哦!"

其次,父母也要切记不要将孩子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作比较。比如自家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比较强,但是孩子的同桌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所以父母若是一味地拿着自己孩子的长处和其他孩子的短处相比,自然会让觉得自己很厉害很棒。

教育家梁启超说:"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假若孩子在做什么事情时都能够很快很准确地完成,不妨让孩子感受受挫一下,感受自己的"无助",孩子自然就会变得低调一点,不会觉得自己全世界最厉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4
孩子缺乏自我认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缺乏同理心,以高标准要求孩子,不在意孩子的感受,容易使他们缺乏自信心,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第2个回答  2021-02-24
缺乏自信的孩子大多生活在父母感情不好的家庭环境中,经常吵架,甚至有暴力倾向。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总是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小心翼翼,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自卑自闭。
第3个回答  2021-02-24
主要来自于家长周围人的盲目吹捧或者过分责骂,导致孩子自我意识薄弱,甚至产生心理问题。为避免,我们需要对孩子的一言一行时刻关注。
第4个回答  2021-02-23
家长的溺爱不让孩子受到一点点挫折张孩子保护的太好有时会让他缺乏自我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