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教学设计理由解方程教学设计

如题所述

解方程教学设计理由,《解方程》教学设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解方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学习解方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知识重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教学过程
  新知学习
  (一) 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得到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
  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二)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展示、订正。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课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试着解方程:x-2.4=6x÷9=0.7(强调验算)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课后追记
  如果X前面是加号,方程两边就减去另外一个数,如果X前面是乘号,方程两边就除以乘号前面的数。
  《解方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教材P69例4、例5及练习十五第6、8、9、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 ±b=c与a(x ±b)=c类型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习题:解下面方程:4x =8.6 48.34-x =4.5
  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并在订正的过程中,规范书写。
  2.引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再让学生根据图列一个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3x +4=40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
  (一盒铅笔盒有x 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 支铅笔。)
  在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引导学生说出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4支铅笔看作一部分。
  2.让学生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
  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识如何解。
  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
  提问: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
  学生会说: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师小结: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3x )
  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
  3x +4=40
  解: 3x =40-4
  3x =36 (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
  3x ÷3=36÷3
  x =12
  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
  3.出示教材第69页例5:解方程2(x -16)=8。
  先让学生说一说方程左边的运算顺序:先算x -16,再乘2,积是8。
  思考:你能把它转换成你会解的方程吗?
  让学生尝试解方程,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然后集体订正,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
  (1)利用例4的方法来解。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重点说一说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先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板书计算过程:
  2(x -16)=8
  解:2(x -16)÷2=8÷2(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
  x -16=4
  x -16+16=4+16
  x =20
  (2)用运算定律来解。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有些学生会看出这个方程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程来解。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计算过程:
  2(x -16)=8
  解: 2x -32=8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x -32+32=8+32 (把2x 看作一个整体)
  2x =40
  2x ÷2=40÷2
  x =20
  4.让学生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先说一说如何检验,再自主检验。
  (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计算,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分析图意,再列方程解答。解答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可以把5个练习本的总价5x 看作一个整体。)
  2.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方程,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8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方程解答。特别是第一幅图,要提醒学生天平两边的砝码不一样重,审题要细心。第二幅图,学生可能会列出方程30×2+2x =158,再引导学生观察有两个30和两个x ,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
  2.在解方程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解。
  作业: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五第6、9、13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4:3x +4=40
  解: 3x =40-4 (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
  3x =36
  3x ÷3=36÷3
  x =12
  例5:2(x -16)=8 (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
  方法1: 方法2:
  解:2(x -16)÷2=8÷2 解:2x -32=8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x -16=4 x -32+32=8+32 (把2x 看作一个整体)
  x -16+16=4+16 2x =40
  x =20 2x ÷2=40÷2
  X =20
  《解方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2.领悟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组成部分.
  3.进一步体会同一方程有多种解决方法及渗透整体化一的.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领悟数学来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点:正确去括号解方程
  教学难点: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
  教学设计:
  一、引入:
  (读教材156页引例)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情况,如有困难教师直接讲解.
  学生观看画面:两名同学到商店买饮料的情景.
  如果设1听果奶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4(x十0.5)+x=20-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想一想”中的内容: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买果奶的钱+买可乐的钱=20-3,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列方程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①学生研讨并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
  ②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二、出示例题3并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列方程的解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
  出示随堂练习题,鼓励学生大胆互评.
  ①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③四名同学板演.
  ③纠正板演中的错误并总结注意事项.
  1、自主完成例题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三、出示例题4,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视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后一种解法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1、自主完成例题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四、出示随堂练习题.
  ①独立完成练习题.
  ②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自编练习题: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解方程:2(x+3)-5(1-x)=3(x-1)
  ②解方程:6(x+8)一6=0
  ①小组间比赛找错误.
  ②讨论交流各自看法.
  ③选代表说出错误的原因,并总结解本节所学方程的注意事项.
  五、小结
  1、做出本节课小结并交流.
  2、说出自己的收获.
  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做出本节课小结.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后记
  《解方程》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解方程基本思路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转化为“旧”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何去分母的解题方法.
  2.通过解方程时去分母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3.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
  教学难点: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
  教学设计:
  一、用小黑板出示一组解方程的练习题.
  解方程:
  (1)8=7-2y;
  (3)4x-3(20-x)=3;
  1、自主完成解题.
  2、同桌互批.
  3、哪组同学全对人数多.
  (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教师给予评价).
  二、出示例题7,鼓励学生到黑板板演,教师给予评价.
  一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如何去掉分母.去分母时要引导学生规范步骤,准确运算.
  三、组织学生做教材159页“想一想”,鼓励并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方程两边都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
  四、出示例题6,并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方程.
  出示快速抢答题:有几处错误,请把它们—一找出来并改正.
  ①先自己总结.
  ②互相交流自己的结论,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师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学习内容及方法.
  五、出示随堂练习题(根据学生情况做部分题或全部题).
  ①自主完成解方程
  ②互相交流自己的结论,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③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选代表到黑板板演).
  ①学生抢答.
  ②同组补充不完整的地方.
  ③交流总结方程变形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①独立完成解方程.
  ②小组互评,评出做得好的同学.
  六、小结
  ①做出本节课小结共交流.
  (2)5x-2=7x+8; (4)-2(x-2)=12.
  ②说出自己的收获及最困惑的地方
  八、板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课题:解方程
  教学内容:教材第67—68页例1、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 能力目标: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 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质疑引导。 教学资源:课件、投影仪 教学流程:
  作业设计:
  1、 必做题: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一题
  2、 选做题:解方程:X+0.3=1.8
  《解方程》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的方程,并能用方程的解对方程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教学难点: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填空:
  加数=(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 )
  被除数=( )×( ) 因数=( )÷( )
  2、CIA课件出示: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1)小明有30元钱。买钢笔用了m元,买本子用了10元,刚好用完。
  (2)小红家买了50千克的大米,吃了n千克,还剩42千克。
  (3)全班a个同学,平均分成个7小组,每个小组8人。
  (4)钢笔每支4元,买X支用了24元。
  师:刚才我们列出的这些方程,你能求它的解吗?(师板书:4X=24)
  这个方程的解是多少呢?(X=6)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求方程的解——解方程
  揭示课题并板书:解方程
  二、探究学习
  1、学习解方程
  (1)自主探究求方程的解。
  (2)汇报,抽生板演。
  (3)师指导学生看书101页的内容,学习正确的书写格式,动笔勾画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
  (4)师规范解方程的格式。
  第一种:根据四则混合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X=12
  解: X=12÷4
  X=3
  第二种:根据等式的性质
  4X=12
  解: 4X÷4=12÷4
  X=3
  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请将刚才的解题过程再按正确的书写格式做一遍。
  揭示解方程的含义;区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
  2、方程的检验。
  3、巩固练习:CIA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三、自主学习
  刚才的几个方程,请任选一道用你喜欢的方式求方程的解,并口头检验。
  师:大家认为在解方程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同学主义的呢?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或者是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课堂练习:
  1、解方程
  20-X =9 25+ X =80 6.3 ÷X =7
  2、做书上104页1、2、3题。
  六、板书设计:
  解方程
  法一:四则混合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法二:等式的性质
  4X=12 4X=12
  解: X=12÷4 解: 4X÷4=12÷4
  X=3 x=3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方程的解题的依据以及书写格式,但是很多同学在做a÷x=b这种形式的方程时还是容易搞混淆。需要加强练习和多做相关的题型,特别是在前节内容据题意列方程还得多找相关等量的关系,达到复习以前的知识和巩固现在的新知识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