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尊重儿童

如题所述

童心纯洁可贵,童心稚嫩脆弱,童心是温室里的花朵,需要精心呵护。孩子既有天真可爱的一面,又有顽皮淘气的二面,为人父母者,不仅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利,也有养育孩子的义务。家长不仅要给孩子健康的身体,更要给孩子健康的心理,二者结合才有完美健康的人格,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做到↓↓↓




第一,与孩子平等相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和孩子平等和睦相处,切不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必要时向孩子学习,要和孩子一起学会构思探索,切忌不懂装懂,与孩子平等相处,激发孩子探究的热情和兴趣,使他对生活中模糊不清的复杂事物产生一种可以容忍和敢于接受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这种做法给孩子树立了更新、探求的榜样,这种态度的熏染对于孩子的一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如果孩子常处在被支配地位,就会产生压抑心理,久而久之会目暴自弃,做事没有勇气,没有主见,长大后难成大事。



第二,支持孩子与同伴交往。人际交往本身包含着不同程度的智慧交往。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友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孩子心情愉快,同伴交往是一种平等的非权威交往,这使孩子在团体中互相模仿和学习。因此,要善待孩子的朋友,如果冷淡孩子的朋友,就会冷淡了孩子的心。孩子的朋友也会因受冷淡而不愿与其交往。


第三,注意征求孩子的意见。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对自己发表的意见都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征求孩子意见后形成的决策,在实施过程中他会自觉地与大人一起身体力行。父母要支持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孩子尝试用不同的方式理解事物,尊重孩子的意见,对孩子提出的建议,要慎重对待。对不合理的要讲明不采纳的理由,合理的提出表扬,积极采纳并尽快实施,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增强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在心理上有一种当家做主和被重视的感觉。



第四,不体罚孩子。体罚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成年人尚且有缺点和过失,何况是未成年的孩童。有的家长见到自己孩子犯了错误,动不动就火冒三丈,采取拳脚棍棒式教育。其实批评教育孩子不在于责骂惩罚上,贵在平心静气,耐心疏导,让孩子在父母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中自觉改正自己的缺点。若动不动采取打骂、惩罚的方法教育孩子,往往会使孩子产生恐惧、怯懦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五,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儿童处在创造力的萌芽阶段,他们好动、好问,对周围环境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好奇心,儿童此时的创造力是一种潜在的才能,也是成才的起点。家长要为儿童创设有利于发展创造力的条件、情境和场所,鼓励儿童大胆想象,积极引导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比较和体验,及时鼓励孩子敢于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见解。家长面对儿童没完没了的“为什么“,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耐心,科学回答孩子的问题,让孩子从小养成敢疑善疑、大胆思考、灵活思维的习惯。



第六,多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幼儿年龄虽小但也是独立的人,应该享有自我选择的权利,鲁迅先生在《我们应当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提出,做父亲的应“尽力地养育,完全地解放。““完全地解放”就是要求家长克服那种对孩子高控制、强迫孩子接受大人的意志、剥夺孩子自我选择的权利的现象。允许孩子自己选择自己的爱好。对孩子正当的爱好不要横加干涉,不要以影响学习为由让其忍痛割爱。做父母的要注意给孩子自我选择的机会这不仅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孩子发展的需要,孩子未来所面临的世界是多元的、开放的,特别需要人们具有选择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从小开始培养。


第七,不唠叨不翻旧账。当孩子有了过失时,经过及时批评教育,孩子纠正了旧的毛病可能重犯新的错误时,需要再进行批评教育。孩子犹如一棵小树,在成长发育中必须不断修剪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不要再批评教育孩子时唠叨个没完,甚至老账、新账一块算。实际上孩子过去所犯的错误,经批评教育后早已改正了,当孩子又出现新的问题时,及时批评教育是对的,如果再翻旧账,会使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一个人犯了一次错误就永远改不好,自己的错误太多了没办法改正。这些错觉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会极大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从此失去求知向上的信心和勇气。


第八,理解、同情孩子的失误或挫折。当孩子有错误或遇到挫折时心里会非常难过,甚至感到无所适从,这时最需要理解和同情,切不可一味地责怪、训斥,应耐心地安慰和劝导,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并从培养能力着手,树立孩子正确的挫折观。在孩子遇到困难无力应付或被挫折感压得垂头丧气时,家长不要以“决策者”的身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决定,而是当孩子的顾问,给孩子提建议,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鼓励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精神,让孩子懂得挫折是人人都会遇到的,但挫折是可以避免、可以战胜的,挫折还能磨练人、锻炼人的意志。



第九,不讽刺挖苦孩子。孩子就是孩子,当他们有了错误时,应直截了当地提出,用不着绕弯子,或含沙射影地挖苦、讽刺。因为孩子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年龄阶段,思想单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如果父母采取冷嘲热讽式的批评教育,孩子不仅听不明白,还容易产生误解。甚至有的孩子在受到这种讽刺、挖苦后,自尊心受到伤害。


第十,尊重孩子的劳动。尊重孩子的劳动是对孩子成长的负责。孩子每做一件事,包括一些琐事,都是费了心血的,有的还可能是其得意之作,作为家长不要轻易否定或毁坏,最好表示赞同或欣赏。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不会做事的,只有在不断的劳动和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孩子一开始做事总免不了做错或做不好,只要是做了,家长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不学、不做是永远不会的。玩不仅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另二种劳动;而且是二种全身心都投入的劳动。父母要有一颗“童心”,能站在孩子的位置上,体察童心的需要,还他们游戏的权利,允许孩子尽兴地玩,充分享受童年的欢乐,拥有童年的幸福时光。


第十一,不欺骗孩子。家长要以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孩子。千万不可在纯洁的童心上打下不诚实的烙印。做家长的如果欺骗孩子,不仅伤了孩子的心,而且也损害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失去了家长的威信。孩子是春天的花朵,不要让花朵遭受寒冷的侵袭。


第十二,允许孩子有个人秘密。研究表明,对孩子心理伤害最大的是不信任,乱猜疑,所以奉劝家长,不要轻易动孩子的东西,不要在公众场合或当着孩子的朋友的面追问孩子、揭孩子的短或批评孩子,孩子有一颗敏感的心灵,父母只有细心地观察,及时地与孩子沟通,才能让语言架起一座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这样,父母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孩子需要健康的身体,更需要健康的心理,希望家长们为孩子营造一个像春天一样温暖、明媚、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尊重孩子的天性,呵护童心,让我们的孩子像花儿一样自然生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4
一、 尊重幼儿的人格,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幼儿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他的人格是独立的、不可侵犯的。尊重幼儿的人格,教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认识到幼儿是独立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幼儿不仅有生理需求,还有心理需求,希望被尊重、被爱,获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别人的认可。(一)、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教师要摆平自己与幼儿的位置,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幼儿,从简单的与幼儿互相打招呼问好,得到幼儿帮助时道谢,干扰幼儿时说对不起等日常行为做起。其次要多与幼儿象朋友一样交谈,倾听幼儿的心声(二)相信、信任幼儿,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相信和信任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幼儿发展迅速,有巨大的潜能,可塑性大。作为教师,要对幼儿寄予希望,多说“你能行”“你会做好这件事的”,而不能说“你真笨,什么也做不好”。(三)避免一些不尊重幼儿人格的言行,如大声呵斥、用力拉拽、用手指点戳、讥笑幼儿等,这些言行回严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使幼儿自卑、压抑或对抗心理,不利于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二、 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具有完整的人格,但由于年龄所限,他们与成人有质的区别。(一)重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二)允许幼儿犯错,对待幼儿不正确的行为要究其原因,讲明道理。(三)遵循幼儿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要过低或过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三、 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在已有水平上不断提高。 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多进行纵向比较、评价,只要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幼儿产生自信心并不断进步。 总之,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把尊重、热爱和了解幼儿相结合,建立平等、亲密的师幼关系,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并以此引导幼儿家长,家园配合,使幼儿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心理、个性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4
如何尊重儿童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大人的一举一动对儿童都有影响,大人说话,办事儿,动作他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大人要经常和他沟通,了解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多陪陪孩子一起玩儿互相交流感情,多看孩子的闪光点,只要大人做到了孩子肯定错不了。
第3个回答  2020-12-04
就是尊重儿童幼小的心灵,给儿童积极向上的思想鼓励,给儿童陪伴,给儿童一个完整的家,一个快乐的童年便是尊重儿童。
第4个回答  2020-12-04
要尊重儿童,肯定首先从儿童的心理出发。不要以成人的心理来衡量儿童的各种行为或者思维。用平等的身份和儿童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