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表嫂意图不轨遭反抗,山西一男子杀人后潜逃16年,后来怎样?

如题所述

2003年,晋城高平一小区发生一起命案,一名年轻妇女惨遭杀害。十六年后,警方终于将凶手抓获。

十六年前 小区突发命案

2003年11月26日,小雪刚过,西北风已成北方常客,天气寒凉。晚上,于某下班回到小区,独自收拾完家务便准备睡觉。晚上10点多,门外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11月27日上午,在外县工作的于某的丈夫张某想去邻县办事,便想和妻子于某一起去。电话打了过去,却一直无人接听,张某便返回高平家中去找妻子。回家开门喊了妻子名字无人应答,张某瞟了一眼屋内没人,就匆匆上了个卫生间离开了家里前往邻县。

整个上午,张某总感觉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下午张某到妻子单位寻找,单位的人说没见于某来单位,张某就赶紧把事情告诉了妻子父母。下午3点,妻子的父母和张某的弟弟再次到小区家里寻找,随着一声惊喊,在主卧床与墙的地面,发现了被被子裹着的于某的尸体……

十六年间 警方从未轻言放弃

报警以后,民警第一时间赶赴案发现场开展侦查工作,细致勘验检查,搜集痕迹物证,同时分兵多路摸排走访,做了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无奈获取有价值的线索十分有限,案件几度陷入了僵局。一时间,各种猜测众说纷纭,周边居民担惊受怕,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十六年来,刑警队里负责这起命案侦破的民警换了好几茬,当时正值壮年的侦查员已是头发花白,一任任刑侦大队长、中队长不知反复翻看过多少次案卷,有的甚至在调离岗位以后,都多次对案件进行叮嘱。

然而,十六年的接力侦破,案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就这样,“2003.11.26”命案积案成了多年重重压在民警心头的一块石头。

2019年12月,在命案积案攻坚专项行动中,山西公安大数据“抄底”战法让案件侦破突然出现曙光。经山西公安大数据过反复研判,民警掌握,案发前后,被害人的丈夫有一个表弟曾在案发地活动,然而案发后不久,此人竟然销声匿迹,不知所踪。

此人名叫王某,长治市某县人。侦查员立即赶赴长治。经过几番排查走访,侦查员发现,王某日常活动明显异于常人,嫌疑陡然上升。随着侦查工作层层推进,几乎所有的疑点都汇聚到了王某身上,民警确定,王某就是本案的犯罪嫌疑人。

行动!刻不容缓!12月28日,专案民警连夜进行布控......

十六年后 终可告慰逝者

当民警冲进屋里,一拥而上将王某摁在沙发上时,王某表现得异常冷静:“你们为什么抓我!说清楚才行!”但是,在讯问民警强大法律攻势面前,王某的心理防线被层层突破,终于将自己十六年前的犯罪事实全盘托出。

犯罪嫌疑人王某供述,被害人是自己的亲戚。十六年前的案发当晚,25岁的王某在高平一朋友家喝了结婚喜酒,发现自己随身没有“份子钱”,便想到亲戚家借钱“随份子”。听见敲门声,被害人表嫂于某开门看见了是王某便让他进门。进门以后王某说明来意,被害人于某并没有同意,说王某喝多了,让他先到小卧室休息。王某在小卧室躺下后,左思右想,对表嫂不借钱的事情心生不满,想找表嫂再次借钱。然而,推开门后张某意图不轨,对于某进行侵犯,遭到激烈反抗后,担心事情败露的王某将被于某残忍杀害,盗窃数百元现金后逃离。


犯罪嫌疑人王某说,案发以后,自己曾壮胆到亲戚家进行看望,并在被害人出殡的时候进行守灵。2004年,犯罪嫌疑人王某远离作案地。

十六年过去了,犯罪嫌疑人王某已经结婚多年,育有一儿一女,且上有70多岁父母,在平顺被抓的时候,犯罪嫌疑人王某正在给上小学的女儿做饭。犯罪嫌疑人王某说:“我经常梦见,噩梦一样一直折磨着我,我很后悔,我也想过自首,可是一想到老婆、孩子和父母,我没勇气去自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6
后来在警方的不懈努力追查下,终于抓到了凶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第2个回答  2021-02-26
后来警察根据线索追捕多年,终于在另一省会城市抓到了这个犯人。
第3个回答  2021-02-26
后来被抓获入狱。有一个成语叫及时止损,千万不要做承受能力之外的事情,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