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愚孝”?

你如何面对这样的人?

愚孝的意思是:儒家提倡孝,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以孝治天下,每一个皇帝去世以后,在谥号前都加一个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等。儒家也提倡忠,孔子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后代流行于世的一对口号是:君叫臣死,臣不死,臣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今人称此口号为愚忠愚孝。

人们以为孔子孟子都是提倡这种愚忠愚孝的,其实不然。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君臣关系是对等的关系。

并且还说无道之君,要诛之,或者换掉。关于孝的问题,孔子也不是主张愚孝。在《孔子家语·六本》有这么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一天,曾参有了过失――锄草时,误伤了苗,他的父亲曾皙就拿着棍子打他。曾参没有逃走,站着挨打,结果被打休克了,过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曾参刚醒过来,就问父亲:"您受伤了没有?"鲁国人都赞扬曾参是个孝子。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告诉守门的弟子:"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以为没有做错什么事,就让别人问孔子是什么原因。孔子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舜的事吗?舜作儿子时,父亲用小棒打他,他就站着不动;父亲用大棒打他,他就逃走。父亲要找他干活时,他总在父亲身边;父亲想杀他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盛怒的时候,也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棒打,这就不是王者的人民。使王者的人民被杀害,难道还不是罪过吗?"

在父亲失去理智的时候,拿着大棒乱打,如果打死、打伤或者打成残废,他冷静后会感到十分懊悔。这会给父亲的心灵上留下沉重的阴影,永远无法摆脱。这是"不逃"给父亲造成的精神创伤。真正的孝子要逃避父亲的盛怒,避免给父亲造成精神伤害。

不管当时鲁国人怎么夸奖曾参,孔子还是严肃地对待此事,以便给后人留下正确的意见。很显然,上述"父叫子死"的说法,孔子是不同意的。不该死的,就不能轻易地死去,即使有父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7

第2个回答  2018-01-15

什么都没有主见,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认为他们说的都是对的。

愚孝的含义;

指孩子会不惜牺牲自己、配偶和孩子的利益,而一味地对父母或长辈做出极大的牺牲。(这类人群多是童年等不到父母平等的关爱)。

“愚孝”多是以戏剧化的方式在出现:父母对一个孩子进行似乎没有餍足的索取,同时却对另外一个孩子给予无限的付出。

然而,他们为何还会持续去“愚孝”自己的父母呢?多半的动机是:这是他们能亲近父母的唯一有效方式,这类人群的多半行为是迎合者。他们的主要原因是内疚。

导致迎合的核心原因是恐慌,迎合者之所以只奉献不索取,是因为他们担心一旦开始索取就会令关系疏远甚至断裂。

怎样做到不愚孝?

1从小被教导一句话,要听父母的话,这话是对的,但也不绝对。因为听从前提是听从的话是正确的

2,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当然父母也会有,当有错事情发生了,我们要指出父母的错误出来,让他们明白并改正,不能因为是自己的父母而包庇,要做到帮理不帮亲的行为。

3,愚孝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以父母为中心,会因为父母而不顾一切哪怕是伤害他人的行为。永远不要以父母的标准作为自己的标准来行事。

4,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就要懂得报恩,因此,在很多事情上,父母出错了,也会宽容去对待。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宽容但不代表是纵容。

足以了解他们这种心理,多些包容,最好多沟通,纠正他们这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