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到底能有多精细

如题所述

1.
1. 智能网格预报之“网格篇”
智能网格预报虽然是近些年才走入公众视野的词汇,但其技术发展却不是从近些年才开始的。
天气预报是不断从定性预报、描述性预报向数字化、格点化预报发展的。
比如,原先气象部门发布的城镇天气预报,内容只包括2400 多个城镇的天气现象、高低温和风速风向预报,频次也只是一天三次,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不够高。2012 年,国家气象中心推出了一个新的预报产品,即大城市精细化预报,该产品把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24 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进行细化,每6 小时开展一次预报,降水量报到毫米,但即便这样也不够精细,不能满足各行业及公众的需求。
需求推动了业务的发展。2010 年左右,“网格预报”这一概念被引进到我国的精细化预报业务中。
如何理解它呢? 可以这样比喻,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网一样,我们可以把中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分解成许多个5 公里×5 公里、甚至1 公里×1 公里的网格,
而公众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个的网格中,每个网格中的天气情况也会有所差异。
2.
2. 智能网格预报之“智能篇”
“阿尔法”围棋(AlphaGo)三盘连胜击败长期排名世界第一的棋手柯洁,让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既心生隐忧,又充满期待。许多行业都是如此,气象预报也不例外。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的核心特征之一便是智能化。
在所有可以体现智能化的气象前沿科技成果中,最重要的是数值预报和集合预报。
高分辨率智能网格需要高分辨率区域数值预报模式支撑,
而我国目前有四套业务化运行的高分辨率模式,包括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研发的全球数值预报模式GRAPES和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区域气象中心研发的高分辨率模式。
如何将它们放在一个盘子里随取随用?
中国气象局在上海建立了一个数值预报云(目前正在升级为智能网格预报云),将这四种核心气象预报模式放置在云端,
全国气象部门通过数值预报云客户端均可至“云”上快速共享高分辨率的数值预报模式产品。
在“取用”的过程中,各省级气象部门开展对模式的数据处理、诊断分析、解释应用、交互订正,形成省级网格预报产品。由于省级制作的网格预报将是未来全国智能网格预报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这朵“云”意义重大。
3. 智能网格预报之“服务篇”
6月21日到24日,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达92毫米。但差不多同时收到预警的人,身边的暴雨却并未同一时间抵达。21日晚上,河北、天津、北京南部率先有雨,一时谣言四起。22日,又是一天漫长的等待,当天深夜,暴雨终于如约而至。

在这场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天气预报是准确的,但天气预报与公众的需求并没有完全契合,有的地方下雨了,有的地方还没下。
如何与公众需求相契合就是智能网格预报业务要解决的问题。智能网格预报的初步目标是把全国分成5公里×5公里的网格,在这个基础上每隔1小时更新一次预报,如果遇到重大天气过程,更新的频率还会加快。
也就是说,如果还是同样一场雨,
无论你身在北京哪一个角落,你得到的天气预报将是你所处的5公里网格范围内的天气预报。
假如你在南边的某个“网格”里,那你和北边、甚至距离你不远的西南边、东南边某个“网格”里收到的天气预报是不一样的,你只需要在你所在地下雨前做好准备即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避免了无谓的恐慌,限制了谣言的传播。
以航海气象服务为例,精细的海洋网格预报能给海上航行的船只提供航线上精细的预报信息,为安全海洋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5公里和3小时,这两个数字会越变越小,这意味着网格预报的精细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