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如题所述


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病态,不仅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也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调整到最佳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根据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
1.认同教师角色,热爱教育工作。
教师角色的认同,即对自己了解恰当并能愉快地接受自身职业。这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标准。试想一个不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怎么可能会认真愉快的工作?教师在角色认知上不健康就会表现出在对教师价值观的认知缺陷,即不能理解自身价值,不能接纳教师身份;对自身的优势认知不足,对教师工作存在自卑,气馁心理等。认同教师角色,热爱教育工作,就能够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的人际关系是否良好,是衡量教师心理健康的另一个指标。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以及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一部分是受外界力量的影响而变化的;另一部分则是受教师自身力量的影响而变化的。能否搞好教育人际关系,关键在教师本人的心理水平和处理各种教育人际关系的心理素质。
要取得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教师必须从自己做起,设法缩小教师群体间彼此的心理距离,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加强相互间了解和谅解。只要彼此能够互相谅解,求同存异,就可以缩小心理距离,拉近心理距离。因此教师要改变人际关系的不利因素,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水平。具体表现在:
(1)在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与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之间,能够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关系建立在互惠和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其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
(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
(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负面情绪;
(4)积极与他人真诚的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组织学生,能够理解并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3.能正确了解自己体验自我和调控自我
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
(2)具有较高的个人效能感;
(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
(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4.工作具有独创性
在教学活动中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性特点负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
5.情绪稳定,热爱生活
没有不必要的压迫感和不安感,面对偶发事件能表现出一定的教育修养和机制。由于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
(1)保持乐观积极地心态;
(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
(3)能冷静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
(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公平的对待学生;
(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庭。
注意:以上信息均为手动整理,相关数据来源于网络资料汇集整理,如有遗漏,欢迎留言补充,谢谢!2022年及2023年事业单位招考信息如有变动请以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为准,本文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的主要内容,祝大家考编顺利,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单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