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莫多之战:清朝实现统一的战役

如题所述

昭莫多之战:清朝实现统一的战役

1696年,清朝和准噶尔部在昭莫多发生了一场大战,史称“昭莫多之战”。而此战役是康熙御驾亲征的唯一一个战役,他率领清军成功的将噶尔丹的主力击败,并成功收复了准噶尔部。准噶尔部是今新疆西北地区,早前是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

而准噶尔部也是清朝时期最重要的马氏地区,因清朝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战马,所以噶尔丹的这个马市被清朝所看重。噶尔丹为了能够发展当地经济,他很高兴能够像清朝甩卖大量的战马,以此来换取经济。

可这样的好事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当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之后,中国也是实现了统一,同时对于战马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少。统一清朝后,康熙下令不在收购噶尔丹的战马,这样一条指令让噶尔丹部十分难受。

1684年,噶尔丹私自派使者前来向清朝慰问,而康熙并没有收到噶尔丹使者前来的消息,这让他很生气,自此双方的关系开始有了间隔。四年之后,噶尔丹带领部队攻打喀尔喀蒙古。同年,与清军在漠南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双方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当康熙得知这一消息后,龙颜大怒,立刻准备兵马出征噶尔丹。

1690年,清朝三征噶尔丹的战役就这样打响了。在战争前中期,康熙命令军队对噶尔丹的势力逐个击破,使其军队实力大幅度下降。而这一战略部署,正是昭莫多之战的前奏。1696年5月,康熙御驾亲征带领清军与噶尔丹相聚在昭莫多。

在此之前,噶尔丹为了能够扩大自己的势力,想要通过离间计来康清朝。结果,噶尔丹的计谋被蒙古王侦破,而蒙古王直接将此事秘密的汇报给了康熙。此时,清政府决定允许蒙古各部与噶尔丹联盟,理由是将计就计。

而在朝廷内部,官员们分成了主和派和主战派。可经历这一事件后,康熙二话不说直接委派清朝大将费扬古去征讨噶尔丹。之后,康熙御驾亲征,并命令部队兵分三路攻打噶尔丹。在清军强有力的打压下,噶尔丹军节节败退。

随后,噶尔丹带领3万人马逃到了昭莫多,而清朝统治者带领军队同样赶到。此时的噶尔丹军早已精疲力尽,再加上噶尔丹强烈要求部队日夜兼程的赶路,导致军队士气低落,士兵怨声四起。在清军这边,康熙则命令士兵在路上休养生息,以逸待劳。

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清军因取得多次战争的胜利,看到噶尔丹军开始疯狂起来。可在噶尔丹这边,士气低落、各个士兵的精神气不足,导致在交战过程中被清军屠杀。最后,噶尔丹军有很多人马向清军投降。

在1697年,将领士兵纷纷不满噶尔丹的统治,纷纷选择逃离,噶尔丹最后服毒身亡。在这场战争中,除了一些投降的噶尔丹军之外,其余的士兵全都被清军击败。昭莫多之战的胜利属于清军。清朝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清军和噶尔丹之变的兵力相差较大。据史料记载,清朝统治者在这场战争中出兵8万,而噶尔丹却仅仅只有3万。

第二,双方的决策人。

噶尔丹在率领军队攻打的过程中,心中只有胜利,并没有将士兵将领放在心中。最后,在生死危关之际,噶尔丹体会到了众叛亲离的滋味。而在清军这边,统治者根据合力安排士兵的休息和战斗时间,以此让士兵有更好的精神对战。

第三,清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与康熙的谋略和知人善任有很大的关系。当朝廷得知噶尔丹反叛的消息时,朝廷上下有很多官员提出和解,可康熙却没有听从大多数官员的意见,直接选择攻打噶尔丹。同时,康熙御驾亲征的途中,有很多臣子建议康熙撤退,而康熙直接呵斥他们。

第四,康熙知人善任。他任用了费扬古为总指挥。而费扬古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将领,最后在攻打噶尔但的过程中,没有令康熙失望,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康熙凭借昭莫多之战的胜利,成功让清朝实现统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