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油田一岗多能人才培养机制的推行?

如题所述

不少企业推出了“一岗多能”人才培养机制,要求一线全覆盖培训“一岗多能”员工,此举从短期看可以解决部分岗位人员不足的现状,从长期看可以为企业培养一线骨干和技术精英。

岗位界定更加精准。从现场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是所有的岗位都适合“一岗多能”,如果对全员都要求“精一岗懂两岗会三岗”,就要考虑到现场的需求和部分岗位的特殊性,比如催化、裂解、安全管理等专业就是需要“干得精、学得专、懂得透”。要让“一岗多能”的培养方式得到推广,还得广泛听取基层员工的建议和想法,力求精准高效。

职业发展规划长远。要培养“一岗多能”的员工,应当明确主线,能处理的工作越多、能力增长越快,核心工作就完成得越好。特别是现场安全、工艺技术、油气藏研究这样需要经验积累,也需要其他岗位协作的工作,将更多的知识融会贯通,可以实现业务能力倍增的效果。不能“东一犁,西一耙”,看起来丰富了工作经验,提高了综合素养,但如果缺少长远的规划和长效的执行,可能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出现“多能工而少巧匠”的被动局面。

薪酬绩效匹配到位。在推广“一岗多能”过程中,要注重薪酬绩效的匹配和兑现。将工作质量、工作强度、工作难度和责任分工挂钩,实现“多劳多得、优秀有奖”,不能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一味地强调一岗多能、一岗多职、一专多能、兼职兼岗。对于“95后”“00后”青年职工,“内卷不动就躺平”“要求过分就走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只有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才能在培养人才的同时留下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