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造成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下降的因素

如题所述

古代造成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下降的因素如下:

1、自然因素:古代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少,加上地形起伏不大,水流速度快,而且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松散,不利于固土保水。这些自然因素都导致该地区生态脆弱,对森林的生长和保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人类活动:古代的黄土高原地区是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农民们通常会烧荒地、放牧,这种做法导致了植被破坏和土地质量下降。此外,为了建造城市和修建道路,大量森林也被砍伐,这些人类活动使得黄土高原的森林受到了更加严重的破坏。

3、战争:在古代,黄土高原地区曾经多次发生战争,特别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战乱频繁,引发了大规模的烽火燃烧和土地荒芜,进一步破坏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总之,古代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导致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拓展介绍

在西周时期黄土高原东南部的平原、山地、丘陵、塬地上的森林和草原生长繁茂,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53%。随着铁器工具的发明,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规模扩大,为了满足开垦农田、修建房屋、烹煮食物、烧炭取暖等需要,人类对植被的破坏程度不断增强,黄土高原的林草植被覆盖率持续减少。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被广泛使用,黄土高原南部的关中平原、汾河中下游平原植被大量开垦成耕地,河谷平原地区的森林、草原植被逐步为耕地替代。从秦汉开始,黄土高原农业不断向北部和西部推进,原有的林地和草地相继变为农田。到南北朝时期,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约为40%左右。至唐宋时期,森林覆盖率下降至33%左右。

至明清时期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林草植被进一步被开垦为农田,森林覆盖率下降至约15%。清末至20世纪初期,大批人口为躲避战争进入黄土高原腹地山区毁林开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森林覆盖率仅为6.1%。

所以,破坏这一带的植被是可以避免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