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的执掌方面平“蛮”备“倭”

如题所述

洪武二十六年以前的杨文一直是作为偏裨将校随军出征或戍守地方,洪武二十六年以后,这位原本默默无闻的中下级武将逐渐受到重用,成为执掌方面的统兵主帅。他之所以在这时受到重用,从主观上讲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从客观上讲则是朱元璋发动的“胡蓝之狱”铲除了大批功臣,造成了军事人才的匮乏,从而为杨文的晋升提供了机遇。史载,至洪武末年,开国功臣“存者唯(长兴侯耿)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8]为了弥补军职的空缺,朱元璋不得不提拔中下级军官,杨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得到晋升,成为国家的高级将领。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杨文以右军都督佥事之职出任海运总兵,奉命“率京卫将士运粮往辽东”。[9]在此之前,开国功臣靖海侯吴祯、延安侯唐胜宗、舳舻侯朱寿等人都曾“总舟师”由登、莱转运粮饷物资到辽东,以后“岁以为常”,[10]足见朝廷对此事的重视。这次杨文担任海运总兵,这是他第一次以主帅身份执行军务,意义非同寻常,这意味着他已经拥有“执掌方面”的权力了。杨文不负朝廷重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七月,他被提升为左都督,[11]这是武将的最高官品,十分显赫。洪武二十七年二月,倭寇侵扰浙东沿海。杨文奉命同都督刘德、商巡视两浙,[12“]节制沿海诸军”[13]防御倭寇。
如果说在以上几次军事行动中杨文得以小试牛刀的话,那么洪武二十八年和三十年南方发生的两次“蛮”族叛乱则为杨文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广西龙州、奉议、南丹等州土官或抗拒“朝命”、或“叛逆”明朝,明朝廷“诏发”湖广、江西所属卫所马步官兵6万多人,又命征南将军杨文为总兵官,率京卫马步军3万人同时到达广西,会讨龙州、奉议、南丹等地。[14]
得知朝廷兴师征讨,龙州土官赵宗寿慌忙奉表请降,并亲自“来朝谢罪,贡方物”。[15]明廷下令停止对龙州用兵,令“杨文移兵奉议等处”[16]继续平叛。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杨文等自广西进兵,发广西都司并护卫官军2万人及调田州府、泗城等州土兵38900人,从征奉议等处”。[17]杨文率军至奉议,当地人闻官军至,全都逃入山林,据险自固。杨文率明军主力进攻奉议,他先“遣人招降其胁从者”,然后督将士进攻拒不投降者,结果“贼众溃散”,奉议平定。与此同时,杨文令左副将军韩观和参将刘真分别平定了都康、向武、南丹等地。[18]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征战,叛乱基本平定。同年十二月,杨文等“以平蛮捷闻”。[19]
在平定叛乱的同时,杨文还遵照朝廷旨意在当地实行“改土归流”,设置卫所、添置官员,对当地实行管理。洪武二十八年八月,“置南丹、奉议、庆远三卫指挥使司”。[20]同年十月,“置龙州军民指挥使司”。[21]二十九年三月平定叛乱后,杨文又任命了广西都司的长官,“以宝庆卫指挥使孙宗为广西都指挥使,桂林中卫指挥佥事姜旺、锦衣卫指挥佥事童胜为都指挥同知,永州卫指挥佥事葛森、府军卫指挥佥事焦铭为都指挥佥事”。[22]朝廷为了表彰杨文的功绩,赏赐他“白金三百两,文绮帛各二十匹,钞百锭”。[23]
广西的战火刚刚熄灭,贵州古州‘蛮’又发动了叛乱。洪武三十年三月,古州洞‘蛮’林宽聚众作乱,进攻龙里,龙里千户吴得、镇抚井孚战死。同年四月,朝廷以都指挥齐让为平羌将军,征讨古‘蛮’。然而齐让出师数月,“逗遛不进兵,平‘蛮’无功”。同年九月,朝廷以杨文“佩征虏前将军印”,[24]代齐让为总兵官,“自总兵顾成以下悉听节制”。[25]临行前朱元璋告诫杨文行军要“以严明为胜,赏罚必当功罪”、“恩威并行”,[26]又作诗为杨文壮行。诗云: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悬秋水吕虔刀。
马鸣甲胄乾坤肃,风动旌旗日月高。
世上麒麟终有种,穴中蝼蚁更何逃。
大标铜柱归来日,庭院春深庆百劳。[27]
能够得到朱元璋的赋诗送行,杨文受宠若惊,同时也信心百倍。他很快平定了叛乱,洪武三十一年二月,杨文奏报平定林宽余党,“俘获三十冈等处洞‘蛮’2970人”。[28]朝廷命令杨文班师回京。在平定广西和贵州的这两次叛乱中,杨文按照朝廷的指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因此备受朱元璋的赏识,从此,他春风得意,青云直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