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砷中毒简介

如题所述

职业性砷中毒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高浓度砷化合物而导致的一种疾病。砷是一种有毒的元素,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也会释放出大量的砷。
职业性砷中毒通常发生在从事采矿、冶炼、电镀和制药等行业的工人中。这些行业中,工人在接触原材料或使用含有砷的化学品时,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吸入或摄入砷。长期以来,在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和安全规范的情况下,这些工人暴露在高浓度砷的环境中。
职业性砷中毒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长期接触高浓度的砷会损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脏衰竭和神经功能障碍等病症。砷对肝脏和肾脏有着直接的毒性作用,长期暴露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衰竭。砷还具有致癌性,长期暴露可能增加患白血病、皮肤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
为了预防职业性砷中毒,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工作场所应该配备适当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中砷的浓度不超过安全标准。工人在接触砷化合物时应佩戴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也是必要的,及早发现患者是否存在中毒迹象并进行治疗。
除了工作环境上的预防措施之外,个人生活中也要注意减少接触砷的机会。避免使用含有砷的产品和药物,尽量选择天然、无毒的食品和生活用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职业性砷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对工人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预防职业性砷中毒的关键在于加强工作环境的安全管理和个人保护意识,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高对职业健康的重视程度。使用素见敏感肌修护乳是一种很好的保护皮肤的方式,它能有效地修复受损的皮肤,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敏感,帮助皮肤恢复健康状态。所以,我强烈推荐大家使用素见敏感肌修护乳来保护皮肤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0
职业性砷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疾病,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砷是一种有毒物质,长期接触它可能会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下面我们从多个角度来介绍职业性砷中毒。
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在许多行业中,如化肥、电池、玻璃、染料等行业中都有使用。而在金属冶炼、制革和木材防腐等行业,更容易接触到高浓度的砷,更加危险。对于那些长期从事这些行业的工人来说,职业性砷中毒的风险更高。
职业性砷中毒的常见表现是慢性中毒。进入人体内后,高浓度的砷会对各个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肝、肾和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一旦出现头晕、嗜睡、视力模糊、头发掉落等不适感觉时,应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预防职业性砷中毒是非常重要的。工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在工作中,应该配备相应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以及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在遇到砷中毒事故时,应迅速脱离现场并及时求助。
职业性砷中毒是一种严重威胁工人身体健康的疾病。工人朋友们要加强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减少接触有毒物质的机会。我们也要呼吁企业增强环保意识,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优化技术和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第2个回答  2022-10-30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职业性砷中毒的定义 4 职业性砷中毒的临床表现 5 职业性砷中毒的诊断
      5.1 急性中毒 5.2 慢性中毒
        5.2.1 轻度 5.2.2 中度 5.2.3 重度
    6 职业性砷中毒的治疗
      6.1 急性中毒
        6.1.1 慢性中毒
    7 参考资料

1 拼音

zhí yè xìng shēn zhòng dú

2 英文参考

occupational arsenic poisoning

3 职业性砷中毒的定义

职业性砷中毒(不包括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砷及其化合物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急性中毒因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的砷及其化合物引起以呼吸、消化、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慢性中毒因长期接触砷及其化合物引起以皮肤、周围神经及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1]

4 职业性砷中毒的临床表现

接触反应:短时间接触大量砷及其化合物后出现一过性的头晕、头痛、乏力、或伴有咳嗽、胸闷、眼结膜充血等黏膜 *** 症状,经24 h~72 h观察,上述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1]

砷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引起皮肤瘙痒,红色丘疹,以皮肤暴露部位及皮肤皱褶处明显。砷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职业暴露可致肺癌和皮肤癌。职业性急性砷中毒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为呼吸道和皮肤黏膜,因此其临床表现首先出现皮肤 *** 症状,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脸部水肿、面部、睑、鼻和口唇周围出现红色斑丘疹等。[1]

急性职业性砷中毒不多见,一般仅见于生产事故、设备检修或进入收尘收砒系统进行清扫时引起。职业性急性砷中毒引起的呼吸系统损害主要以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表现为主;以急性胃肠炎表现为主者主要见于生活性急性砷中毒。[1]

慢性接触可引起皮肤过度角化和色素沉着和脱失改变,如四肢或躯干皮肤干燥、脱屑、角化过度,掌跖部皮肤角化过度和疣状物增生;躯干和四肢出现黑色或棕褐 *** 素沉着;色素沉着与色素脱失相间;严重者在过度角化的基础上发生感染、坏死,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且可发生皮肤癌。这些皮肤改变是慢性砷中毒的特征性表现,为诊断指标之一。[1]

5 职业性砷中毒的诊断

尿砷对急性砷中毒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尿砷、发砷对慢性砷中毒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其超过当地正常参考值视为异常升高,测定方法可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DDCAg)。[1]

在对砷中毒引起的肝脏损害与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时,不能单纯凭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物阳性或被证实为其他肝脏疾病,即排除砷中毒,要考虑到同时合并两种病因共同作用的可能,临床上应结合职业史及砷中毒特征性症状与体征、发砷或尿砷含量等,综合分析,以助鉴别。[1]

5.1 急性中毒

根据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砷及其化合物的职业史,出现以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损伤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尿砷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方可诊断。[1]

接触反应的症状加重,并具备以下一项者[1]:

a)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见GBZ 73);

b)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表现;

c) 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

5.2 慢性中毒

根据长期接触砷及其化合物的职业史,出现以皮肤、肝脏和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尿砷或发砷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方可诊断。[1]

5.2.1 轻度

长期密切接触砷及其化合物后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尿砷或发砷超过当地正常参考值,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

a)手、脚掌跖部位皮肤角化过度,疣状增生,或躯干部及四肢皮肤出现弥漫的黑色或棕褐色的色素沉着,可同时伴有色素脱失斑;

b) 慢性轻度中毒性肝病(见GBZ 59);

c) 慢性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见GBZ 247)。

5.2.2 中度

轻度中毒的症状加重,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

a)全身泛发性皮肤过度角化、疣状增生;或皮肤角化物脱落形成溃疡,长期不愈合;

b) 慢性中度中毒性肝病(见GBZ 59);

c) 慢性中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见GBZ 247)。

5.2.3 重度

中度中毒的症状加重,并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1]:

a) 肝硬化;

b) 慢性重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见GBZ 247);

c) 皮肤癌(见GBZ 94)。

6 职业性砷中毒的治疗

6.1 急性中毒

急性砷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皮肤或眼受污染者应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尽早给予巯基络合剂如二巯丙磺钠等驱砷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较重者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

急性砷中毒者经治疗恢复后可继续工作。[1]

6.1.1 慢性中毒

慢性砷中毒者应及时脱离砷及其化合物的接触,给予巯基络合剂如二巯丙磺钠等驱砷治疗。此外,可辅以护肝、营养神经、抗氧化剂等对症支持治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