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力排众议,坚持分封藩王,背后有着怎样的深谋远虑呢?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非常好。都说西汉因为有封国,后来爆发七国之乱,西晋也搞分封制。

同样也是天下大乱。自此以后,历朝历代都不在搞分封制。但为何朱元璋坚持呢?很简单,主要在于两点,一是明承元制。

二是跟朱元璋的平民出身有关。

元朝实施分封制。

宗室亲王出镇地方。在元朝统治下长大的朱元璋觉得这个很正常。

朱元璋与元朝争天下的时候,与他打的最激烈的就是元朝宗室,而地方官员却鲜有抵抗。这就给朱元璋留下了自己人可靠,外人不可靠的看法。当然,必须指出,朱元璋的分封制绝对是弊大于利。是一个失败的政策。

而对于臣僚提出的宗室分封过滥会导致类似于七国之乱的时候,朱元璋的看法恰恰有所不同,朱元璋认为是汉景帝激起七国之乱,不是七国故意谋反之心,分封制的益处大大优于不分封。

当然朱元璋也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即所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宗室藩王仅仅具有部分军事上的权力,在其他方面几乎没有权力可言。

还有一个不能公之于众的意思,朱元璋认为即便宗室造反成功,也是姓朱,不是异姓就行。在这一点上,朱元璋的农民意识表现的很明显。很自私,很狭隘。至少没有展现出一个帝王应有有的心胸。


分封制在朱元璋看来收益高风险低。宗室诸侯王是能起到安抚地方,巩固朝廷的作用的。但朱元璋没有想到权力的欲望是无限的,一旦诸王的野心膨胀起来,最先倒霉的就是他们自己家。


朱元璋的分封制有他积极的一面,我们不能以后来发生靖难之役就彻底否定了朱元璋的分封制。当时北元还在,天下初定。必须由宗室才可以安定地方。后来建文帝削藩也是对的,只是方式方法不对应对失策。才最终导致失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9
朱元璋认为即使是这些藩王造反了,那么整个天下还是把握在自己家族的手中,所以才要坚持这样做。
第2个回答  2020-11-19
藩王到各地,可以直接制衡当地的军政机构,防止地方要员拥兵自重,对中央朝廷不利,如此便巩固了皇权。
第3个回答  2020-11-19
国家安定,当时朱元璋建立朝代之后疆土仍然很不稳定,分封藩王可以维持各地区太平。
第4个回答  2020-11-19
这样可以让他们感恩自己的恩德,然后始终效忠于自己,但是他没有想到,藩王也是有野心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