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data/md5_content_title/d5/d5122374d3594ccc20ad456925f5fc98.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68

Warning: flock()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69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75
筑路指挥部是由哪些人员组成的? - 33问答网

筑路指挥部是由哪些人员组成的?

如题所述

1952年5月5日,十八军已经进驻到拉萨的部队,包括五十二师师直、一五五团、军直炮兵营和1800名藏族民工,开始由拉萨往东修筑康藏公路。

1953年1月,西藏军区和地方政府专门成立了筑路委员会,军区政委谭冠三为主任,西藏地方政府的噶伦索康·旺清格勒、军区参谋长李觉、军区政治部主任刘振国为副主任,负责领导西线的筑路工作。

筑路委员会下设筑路指挥部,由苏桐卿和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吞巴堪穷分任正副指挥长,李传恩、杨军、程培兆先后任政委。

筑路指挥部再往下,又根据所分的三个施工段,设有三个分指挥部,分别由张铭、王磊、潘汝扬任指挥长,王磊之后由曹士炎继任。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夏江索巴、罗珠朗杰、马雅分别任副指挥长。

中共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还抽调了一些干部到指挥部工作。

1953年4月20日,西南公路工程局第一施工局迁至太昭。局长为程培兆,总工程师是谢元模。第一施工局归西藏军区领导,由李觉参谋长分管。

部队西线筑路,最艰险的工程是征服敏拉山。

敏拉是康藏公路西通拉萨的最后一座大山,它的垭口海拔4976米。山上悬崖怪石遍布,夏天也飘雪花。尤其是皮康崖,几十米高的陡壁犹如刀削,下面是急流吼声如雷的尼洋河。

部队听到有人说:那是山羊也爬不上去的悬崖,除非是神才能在那里修出公路来。甚至还有人说:公路触犯了神山,永远也修不通的。

部队在那里修路,用苦战二字来概括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有一次,部队的帐篷一夜之间就被大雪压垮了37顶。

部队的粮食也不够,他们只好抽出四分之一的人员去挖野菜,每人每天靠两三斤野菜维持体力。

部队各种用品十分匮乏,没有盆子,他们就在地面上挖个坑,铺上油布,倒进水去洗脸。

从8月到9月,军民并肩战斗了30多个昼夜,终于把公路修成在敏拉山上。

早在1953年初,原西藏地方政府就调集工布、山南、塔博、日喀则、拉萨等地4万多名民工,参加修筑康藏公路。

5月,西藏地方政府派藏族民工往拉萨以东50公里左右的拉漠附近,参加部队修建康藏公路。

这些民工,大多数是西藏地方政府作为乌拉派来的,支乌拉是旧西藏的一种无偿的差役制度,可以说他们是以农奴和奴隶的身份来的,都是些受尽了压迫剥削之苦的人。

这么多藏族民工在西线参加筑路,也有特殊困难。那里远离后方,公路不通,供应十分紧张。西藏军区为了保证他们的生产、生活、看病等方面的需要,特地从国外购进了部分土石方工具,并调配了帐篷和卫生员、药物、医疗器械。

西藏贸易公司还在筑路工地设点,供应民族用品。

藏族民工来自四面八方,许多人没过惯集体生活,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工作。

首先,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将他们编成班、队,每20至30人编成一班,若干班编成一个队。

藏族民工参加筑路劳动,都是给工钱的。平均下来,每人每月可得80(银)元左右。民工们拿到了工资,而且如此之多,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

藏族民工们双手颤抖,热泪盈眶,有的竟然跪了下去。他们祖祖辈辈给政府、寺院、贵族三大领主支差服役,何曾领到过半文报酬啊。

1953年10月,各地筑路民工回去秋收。其中有一支藏族小分队,是由一些没有土地的人组成的,他们自愿要求留在工地继续干。

西线筑路指挥部同意了,派一解放军来领导,并让格桑杨岗当翻译。这支小分队的领队叫格桑朗杰,他原来是色拉寺的喇嘛。

从此,这支队伍正式起名为藏族自愿民工队。队里共有男工38名,女工12名。

因为藏族自愿民工队是自愿留下修路的,是独立的一支队伍,性质上和各宗差派的民工有所不同。

1953年底,指挥部叫藏族自愿民工队成员回拉萨去发展队员。

队员们在热木期附近一些破烂的帐篷里,找到许多讨饭的藏族贫民。

这些藏族贫民听说要修公路,都踊跃报名来参加。一些在拉萨当小工的和从农妈主家逃跑出来的佣人,也纷纷加入了藏族自愿民工队。

藏族自愿民工队一下子发展到500多人,编为4个排,嘎玛、拉巴、米玛、扎西4人是排长。

藏族自愿民工队建立后,先在拉萨到德庆宗一带修涵洞。

1953年秋收过后,各地的藏族民工们自觉返回参加筑路工程。

因为藏族民工没有修过公路,不懂得修路技术,指挥部又派了相当数量的解放军战士去关照、去带领。

藏民们同解放军一起生活、一起劳动,是破天荒的事。施工的过程,正是他们认识和了解解放军的过程,也是彼此建立深厚感情的过程。

同时,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比较深,藏胞对解放军也缺乏了解,语言又不通,再加上坏人的造谣挑拨,很容易产生误会和怀疑。譬如,有的战士帮他们烧茶,他们不但拒绝,还竟然把锅守护起来,怕战士往他们的锅里下毒。

战士们用十分真诚的爱,用一系列具体的行动,从各个方面表达了对他们的情谊:战士们看到藏胞累了,就立即让他们休息。

战士们看到藏胞的鞋子破了,就找来皮子补好。

战士们发现藏胞渴了,就去给他们烧水喝。

战士们知道藏胞没有酥油吃了,就用自己的钱为他们买来酥油。

战士们发现藏胞中有谁病了,就立刻找来卫生员给于治疗,有的还背上病人去卫生队,日夜守护。

下雨了,战士们将自己的雨衣盖到藏胞的衣服和糌耙上。

战士们发现藏胞用具不够了,还为他们编了大量的背斗。

战士们怕藏胞睡觉时受潮,就为他们搭起高床,还铺上树枝。

部队知道有的藏胞要去念经,就让他们提前下工。

部队本来定了转移工地的时间,但藏民打卦后认为不宜,部队就更改日期。

7月份,西线工地也遭到了洪水袭击,有的藏族民工被淹,甚至不会水的战士都跳进急流去抢救。

这就应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那句老话,藏胞们不但消除了对于解放军的误解,而且加深了对于解放军的了解。双方建立的亲密感情与日俱增。

1954年春节前,指挥部又调藏族自愿民工队去敏拉山东边的鹿马岭伐木料。

到了7月份,藏族自愿民工队又到工布江达一带配合汉族技工队修桥。

后来,1954年12月初,藏族自愿民工队回到拉萨附近修路和在拉萨大桥工地河滩上打桩。

康藏公路即将通车时,藏族自愿民工队担任在那里修建通车典礼会场和主席台的任务。

原地方政府官员在有人散布谣言说:共产党、解放军不许信教。而藏胞大都是信教的,大家心里害怕,背了个大包袱。

藏族自愿民工队修建庆祝康藏公路通车会场时,藏胞们才丢掉了这个包袱。

那时,会场工地附近有一个麻尼堆,是拉萨城内最大的一个麻尼堆,叫玛松杜崩。每天,都有很多藏民给麻尼堆磕头,围着麻尼堆转经。

藏族自愿民工队为了省点工,便偷偷地把玛松杜崩的石头背去修会场。

有一天,中央驻西藏代表张经武路过工地,正巧碰上藏族自愿民工队去拆玛松杜崩的石头。

张经武看到眼前的情况,随即就把藏族自愿民工队的汉族队长叫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并让他们重新把麻尼堆恢复起来。

藏族民工们通过这件事,才深信解放军是尊重藏民的宗教信仰的。

工程结束了,藏族民工们要返回家乡,战士们替他们扛着行李,尽可能地往远里送,道不尽惜别之情。

藏族民工们对战士们更是难舍难分。俗话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他们在不得不分别的时刻都流下了热泪。

这泪水是如此滚烫,迅速地融化着往日冻结在汉藏军民之间的坚冰,迎接着西藏温暖春天的到来。

在西线,藏族民工参加筑路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正如一五四团团长郄晋武说的:上万藏族民工一起劳动,是历史上空前的。这对帝国主义一贯的挑拨,是一大抗拒。

1954年,参加康藏公路西段修筑工程的藏族民工共有9000多人。共修筑公路150公里,大小涵洞57个。

部分藏族民工还参加了大型桥梁的伐木、备料工作。在筑路中藏族民工发挥了积极性,他们在军工、技工的带领和指导下,创造了担架排土、双丝滑土、火烧水激爆石等数十种新的操作法,使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西线军民,从拉萨到巴河,一共完成的筑路任务323公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