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南部盛产文人,北部少有,为何安徽南北差异那么巨大?

如题所述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主要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因素

安徽被皖山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地区其实主要是受黄河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像亳州和阜阳整个就是受大河南圈的影响,那个地方也属于是黄泛区。在这个片区上受到黄河泛滥的影响,人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追求个人利益和生存发展,会变得现实,所以造就了非常强烈的性格,可以说是尚武、彪悍、粗犷、豪爽。

南部受长江文化影响,自然环境也相对优越。皖南长江两岸,自三国、魏晋以来,就是主要的稻米产区。以皖南的芜湖为例,至北宋时,已成为“田地之倍于他郡,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资,其江山之胜,又天下之奇处”的鱼米之乡。而芜湖又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兼有水陆交通之便,唐宋时即有兴建粮仓、屯粮转运的历史记载。

而明代商品经济的刺激,芜湖已成为“舟车辐辏、百货兴聚”的沿江重镇,皖中、皖南所产稻米多在此聚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裕富足的稻米资源,使芜湖得以因利乘便,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和无锡、长沙、九江并列为中国四大米市。即使是多丘陵的皖南山区,也在明清时期形成了强大的徽商群体,有很多富家大户。在这种富足而又山灵水秀的环境下,南部的人就非常的沉稳细腻。

二、历史原因

安徽真正形成一个整体行政区划,也就在明朝才开始。先秦时代,安徽省境内也有大大小小多个诸侯国。秦朝郡县制,安徽就属于会稽,九江,泗水,庐江等不同的郡县。就是“州”一级类似行政区划的监察单位出现后,安徽仍旧被分为扬州、徐州和豫州。而在三国,魏晋南北朝十六国时代,五代十国,宋金对峙等时代,安徽境内更是分别属于不同的、乃至互相敌对的政权。也正是这两个原因,使得安徽境内南北风俗形成了巨大差异。在北部崇武的同时,南部崇文的风气更盛。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分布于皖南的徽州文化。徽商是徽州文化的原动力,是徽州文化发展的“催化剂”。作为位居明清两代全国十大商帮之首的徽商,拥有一种良好的传统,那就是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投入。他们虽投身茫茫商海,却贾而好儒,是名副其实的儒商。在徽州人的内心深处:“天下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徽商经营致富后,不仅对自己子孙的教育舍得投资,而且不忘回报乡里和社会,对家乡的文化教育尤其格外关注。为此,他们不惜斥巨资用来兴办学校和书院,鼓励读书,培养人才。如清代大盐商歙县棠樾人鲍志道一次就为该县紫阳书院膏火捐资8000两白银。在徽州,有一句谣谚,即“三代不读书,好比一窝猪”、“娇子不娇书,娇书变养猪”。徽商对徽州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关注,直接推动了徽州文化的繁荣与发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2

因为南北人口分布不均,经济差异巨大,交通路线的差距,还有文化的差异,导致安徽南北差异巨大。

1、南北的经济差异巨大,安徽省南部多经济发达的城市,但是北部的经济却不是那样的发达,还有一些贫穷。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 是南部发达的城市,宿州、蚌埠、淮南是北部比较落后的一些城市,可以看出来南部的经济要超过北部。

2、南北的交通发达程度也不同,南部的交通网线比较发达,贯穿着主要的城市干线,高铁密集,大大地加强了运输能力,提高了人流量。但是北部的交通网线没有这样的发达,有几个城市没有开通高铁线路,所以交通运输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同时交通也是影响安徽经济的一大因素,同样也影响着南北的差异。

3、地理位置的差异,南方的人们比较的稳重,过着精致的生活,所以安逸的生活让她们文人比较多,生活中也多有情趣,他们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但是北方就过得比较粗狂一点了,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如此的精致,反而生活得特别的随性,随心。

4、文化的巨大差异,南部的文化是以吴地文化为主的,北部的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主的。如此巨大的文化差异,是安徽南北差异的主源头。当同一个地方文化差异都很大了的话,其它的各项差异都会很明显,甚至会加大其他方面的差距。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地理位置的差异都会导致两种物品的差异,更别提文化的差异了。

第2个回答  2020-01-13
安徽因地理因素被皖山分成南北两部分,而两种地方文化体系不一样,北部受黄河文化的影响追逐利益崇尚武力,人就会变得彪悍。而南部的徽派文化影响,人们崇尚文学,性格变得细腻。
第3个回答  2020-01-13
安徽南部主要就是现在的徽州地区,这里人杰地灵,靠近江南地区,所以人文荟萃,环境优美,但是安徽北部是中原地区,靠近河南,乃兵家之地,而不是人文之地。
第4个回答  2020-01-13
因为南部山多地少, 为了生存人们都走出大山去经商,走南闯北就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在安徽南部这个地方是以读书经商为主 所以就出现了南边出将北边出相的这种说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