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满族与汉族不能通婚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如题所述

清朝实行民族隔离政策,规定满汉不通婚,违者严惩,甚至杀头。

满汉不通婚,或严格来说是旗民不结亲,是满族的旗制,祖制或祖训,后来渐渐成了全族人的定规,而并非大清律的一条。尽管没有律令方面的严格规定,但满族人几百年来基本遵守这条定规。

清初定旗民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入关后,在对农民军的战争中,清廷将俘虏的大量妇女分配给八旗士兵。

清廷正式颁行旗民通婚政策是在顺治五年,顺治帝上谕道:“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亲睦,莫若使之缔结婚姻,自后满、汉官民有欲联姻好者,听之”。

意思是如今天下是一家,满、汉官民都是我的儿子,想让他们互相亲近和睦,不如让他缔结婚姻,从今往后后满、汉官民允许联姻。

康熙之后,清廷禁止旗人与民人通婚,这一禁令产生的具体时间,最晚不会迟于康熙四年。

乾隆朝对旗民通婚屡令禁止。而在民间,民人采用种种办法实现了与旗人通婚。

道光年间,清廷对旗民婚姻,做出明确而系统的限制性规定:“嗣后,八旗内务府三旗旗人内,如将未经挑选之女,许字民人者,主婚之人,照违制律治罪。若将已挑选及例不入选之女,许字民人者,主婚之人,照违令例治罪。民人聘娶旗人之女者,亦一例科断”。

意思是以后,八旗子弟如果将未经挑选的女儿,允许嫁人的,主婚的人,照违制律治罪。如果将已选及例没有入选的女儿,允许嫁人的,主婚的人,照违抗命令规定定罪。百姓聘娶旗人的女儿的,也是要判决。咸丰朝继承了道光朝的旗民婚姻政策。

旗民通婚政策上,清廷对八旗汉军采用了不同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的政策,承认汉军与汉人通婚。

扩展资料:

清末最终废除“满汉不通婚”祖制的,是慈禧太后。

到了光绪朝,汉满两族因为长期的杂居,早已没有什么纯正的满人。但是“满汉不通婚”的规定仍然十分严格。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但经历山摇欲坠原本强烈抵制变法的慈禧太后也开始推行较之前更为彻底的新政。

西太后(慈禧)1901年在西安宣布“变法”开始,几年中清朝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措施,其中包括满汉通婚。

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二月二十三日,慈禧发布懿旨废除“满汉不通婚”。

1902年2月1日(清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清政府选派八旗子弟出洋游学;再次宣布准许了满汉通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汉通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3
谁说不能通婚.现在 都什么时代了 打击的 你听谁说的? 如果说 不能结婚 也是在 我国 清代的时候了 “满汉不通婚”是指“旗民不结亲”

  满族人建立清政权后,为了巩固统治,推行八旗制度。旗人与非旗人有着非常严格的区别。满洲人都编入八旗;以后又将归顺的蒙古骑兵也编入八旗,称为蒙古八旗;同时又将部分最早归附努尔哈赤的汉军也编入八旗。此外,八旗还包括部分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锡伯族。于是以北方各少数民族和部分汉族旗人为一方,以汉族绝大多数未被编入旗的人为另一方,加以区别。

  所有在旗的人称不在旗的汉人为“民人”。于是在八旗中形成了一种叫做“旗民不结亲”的风俗。这种风俗在满族内部又被称为“满汉不通婚”。因此,严格来讲“满汉不通婚”并不是指满族人不能与汉族人结婚,而是指八旗内部可以通婚,但是旗人不可以与旗外民人结亲。

  最初,北方各少数民族只在本民族内部的不同氏族或血缘较远的部族中通婚。自清代以来,各民族之间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逐渐波及了通婚。特别是上层贵族的民族通婚,形成一种导向,以上行下效的潮流推动了民间的民族通婚。 知道了吧!
第2个回答  2019-12-15
满汉不通婚的是满族的祖制,满人为了维护血统的纯正和巩固统治,推行八旗制度。并将除汉人外的人纳入八旗,八旗子弟可相互通婚,而汉人不可以与八旗子弟结亲。
第3个回答  2019-12-15
清朝满族不能与汉族通婚主要是为了保持满族的血统纯正,他们觉得满组是高贵的血统,而汉族时低下的血统。所以才会不允许满汉通婚。
第4个回答  2019-10-01
满汉不通婚”严格来说应该是“”旗民不结亲”。旗是指八旗子弟,民是指汉人。
为了保证满族血统的纯正,在内部有着满汉不通婚的旧俗,也是满族的旗制,祖制或祖训,后来渐渐成了全族人的定规,而并非大清律的一条。尽管没有律令方面的严格规定,但满族人几百年来基本遵守这条定规。
大规模的满汉通婚有可能会导致八旗制度的崩溃,会导致八旗旗民特权的最终丧失。看来,祖训、旗制也总是和全族利益挂钩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