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如题所述

本文核心数据:健康自评得分、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聘请教练意愿

1、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国民运动健身参与度增加

从《2020国民健康观察报告》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整体国民对自己的健康期望值都在8.7分以上,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活得长不如活得有质量。然而有质量的生活品质是建立在拥有健康的身体上,因此国民也逐渐关注强身健体的生活方式。

运动健身成为健康生活的新标配,闲暇跑步、撸铁健身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锻炼方式。根据陌陌发布的《2020网民健身报告》,61%的网民每周运动健身超过3次,仅有12%的网民几乎不运动。

2、需求与政策规划双重驱动,2025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有望达到317万人

我国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正在从欣赏向参与转化,从“要我健身”到“我要健身”,再到“我爱健身”“我会健身”,近三成的健身房会员聘请教练的原因是健身入门,这部分会员相信以健身小白居多,他们希望通过专业的指导学习基本健身知识,正式开启人生健身之旅。而近一半的会员希望教练能让自己的健身训练更有效、更高效和更安全,这部分会员通常带有清晰明确的训练目的,比如减脂、塑形、康复等。也有一小部分人对自己的训练的坚持和自觉性没太大信心,希望有教练督促和引导。

然而,经过我国体育事业多年的发展,截至2014年7月,我国已经拥有147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这意味着平均每千人就有一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全民健身活动。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更是要求,到了2025年,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即粗略计算,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将达到317万人。

除了健身人士对指导教练的需求变大,国家也在积极推行政策促进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的增加。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近年来,我国致力于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建设。经过我国体育事业多年的发展,我国正在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全名健康意识提升,导致大众对健身专业人士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出现,又影响和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全民健身活动;我国健身培训市场的潜力被挖掘。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健身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0
健身教练看是“高大尚”的行业,现在各大健身房或者会所的老板都是“融资”,教练的技术先放一边,主要是业绩,会不会销售?只要你销售业绩够用,管他妈你授课怎么样,都白费
第2个回答  2018-08-02

用几组数据来分析一下健身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收入增长推动健身需求扩大

收入提升是健身需求发展的首要前提。

目前我国健身行业仍以年卡、季卡以及私教模式为主,健身会员每年的平均花费较高,其中一线城市健身年卡价格通常在3000元以上。健身消费需要有较高的收入作为支撑。

数据显示,当人均GDP高于7000美元时,民众的动态精神需求会不断丰富;以美元计价,2017年中国全年人均GDP为8836美元,同时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974元。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升,更多居民有望迈过“收入门槛”从而有实力进行健身消费。

图表1: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单位:元)

随着消费升级,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将持续升温,体育人口不断扩张;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中国城乡居民更加重视健康,尤其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也在提高。2016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过4亿人。

图表2:近年来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单位:万人)

商业健身发展较晚,区域特征明显

作为高层次消费,较高的生活水平是居民系统性从事健身运动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消费者能够负担健身器械、鞋服、俱乐部会员等支出,另一方面消费者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以及塑形的意识锻炼身体。中国商业健身发展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健身运动才逐渐受到中国消费者的追捧。商业健身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图表3:我国商业健身产业发展历程简况

据统计,杭州、广州、天津等地的健身俱乐部数量在近年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小型健身工作室的占比较高。而在其他地区,健身行业发展远未成熟,仍存较大市场空间。

健身需求尚需普及和提升,健身俱乐部传统预售模式还有较大市场开发空间。即使考虑到人口差异,大多城市健身房数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且难以吸引经验丰富的教练人才,因此健身工作室作为高端需求的代表,数量占比也较低。

图表4:健身俱乐部地区数量增幅(%)

图表5:小型健身工作室地区数量占比(%)

政策、资本加持,我国健身俱乐部产业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

据统计,从2017年7月起开始投放的10几家健身仓项目中,数量并不多,但项目获得融资的比例却很高,占到了80%。“超级猩猩”和“觅跑”为健身仓项目中融资总额最高的两家,其中“超级猩猩”在去年12月获得数亿元C轮投资;

近日,刚刚面世两年的24小时智能健身品牌Liking Fit公布了B、C两轮融资,其B轮领投方为方和资本,同创伟业、中路资本、光速创投等跟投,金额为5000万人民币;C轮由光控众盈领投,方和资本、光速资本跟投,共计3亿人民币。

图表6:2014-2020年体育产业规模(单位:万亿元)

目前,我国健身会员的渗透率仅1.2%,但在体育产业大发展背景下,健身行业空间将打开。2016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1.35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64%。规划提出到2020年体育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并推动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场馆服务业、体育中介业等八大重点行业发展。

未来,居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济型用户和健身爱好群体的规模将持续扩大,对健身服务及设备的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简康运动”智能化健身房加盟品牌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