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解题方法。急求!!!还两周就考试了!!!

如题所述

记叙文散文阅读要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 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 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 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 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顺序
考题形式
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
1.注意审题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

3、结构与主题:
常见提问方式:⑴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
⑵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⑶联系全文,指出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⑴分析散文的结构,要明确其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作用。①句段作用:总领全文、呼应前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②结尾作用:感情升华、主题深化、③言有尽而意无穷。
概括主题要抓住体现作品主要事件、反映作者情感取向的关键句。关键句具有极大的概括力,包括总起句(往往在篇首)、过渡句(篇中)、抒情句(结尾)、议论句(结尾)、哲理句(结尾)等。散文主题的概括还可以采用理清段落的方法,梳理各段落之间的关系,从文章标题入手,围绕作者写什么,为什么写等问题思考,也能很快概括出文章的主题。

4、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线索常常是人、物、事、情、活动。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5、考题形式:表达方式的作用。
答题思路: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表达观点、点明主旨
3.抒情的作用 抒发感情、点明主题

6、考题形式:给一个句子,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思路:
1.要读懂题旨要求。
2.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
3.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

散文阅读常用术语
1、赏析语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
②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相间等。
③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
④词语——色彩词、动作词、叠音词等。
2、以“改、删、换”的形式来提问时,答题时不要忽视“前加”和“后缀”
3、自选角度赏析的题目,要选易避难,选典型避模糊。

分析重要语句的用途:
1、分析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分析;
2、可以结合语句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和采用的表达方式来分析;
3、分点标上序号来表述条理更清晰

说明文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①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揭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事物或理(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常见考题:
一、议论文论点所在位置:
1、标题2、开头3、中间、4、结尾5、自己归纳(我们要…… )1)标题
  在寻找议论文的观点的时候,首先要研究文章的标题,因为有些议论文的题目本身就是论点。把握标题,对于分析和把握文章的论点至关重要。题目本身是中心论点。
(2)开头部分
第一种情况:开门见山,直接把中心论点点出。
第二种情况:引出论点。一些议论文是在初步议论之后,在第一段末尾或者第二、三自然段才摆出论点的,文章一开头先引入一定的事例或现象,并对这些事例或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之后才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事例引出;诗歌引出;现象引出)
(3)结尾
  有些议论文将论点放在文末,先列举大量论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中心论点。

二、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
答题技巧: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技巧: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用论证)
3、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技巧: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技巧: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内容还有许多,可以去问问老师。工这是我给女儿中考用的,送你了。祝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1
题目呢?给题目才能示范下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