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的锚固长度如何确定

如题所述

钢筋的锚固长度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如:

1、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按下列公式计算:

      普通钢筋Lab=α×(ƒy/ƒt)×d                      (8.3.1-1)

 式中:

Lab—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

ƒy—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ƒ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按C60取值;

 α—锚固钢筋外形系数,光面钢筋为0.16,带肋钢筋为0.14;

 d—锚固钢筋的直径。

计算时:基本锚固长度lab, 取决于钢筋强度fy及混凝土抗拉强度ft,并与锚固钢筋的直径及外形有关。

查表时:根据混凝土等级与钢筋种类确定(16G101-1图集57页)。

2、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a应根据锚固条件按下列公式计算,且不应小于200mm:

la=ζalab                 (8.3.1- 3)

式中: la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ζa——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普通钢筋按本规范第8.3.2条的规定取用,当多于一项时,可按连乘计算,但不应小于0.6 ;对预应力筋,可取1.0 。

梁柱节点中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应按本规范第9.3节(Ⅱ)中的规定执行。

3 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 时,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子d/4 ;对梁、柱、斜撑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 ,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应大于10d ,且均不应大于100mm ,此处d 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8.3.2 纵向受拉普通钢筋的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ι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 当带肋钢筋的公称直径大于25mm 时取1.10;

2 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取1.25;

3 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的钢筋取1.10;

4 当纵向受力钢筋的实际配筋面积大于其设计计算面积时,修正系数取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但对有抗震设防要求及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不应考虑此项修正;

5 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3d 时修正系数可取0.80 ,保护层厚度不小于旧时修正系数可取0.70 ,中间接内插取值,此处d 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计算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a,取决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和锚固长度修正系数项数决定。

查表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a也可根据混凝土等级与钢筋种类及注中发生项确定(16G101-1图集58页)。

3、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与应按下式计算:

laE=ζaEla                   (11.1. 7-1)

式中: ζaE一一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取1.15 ,对三级抗震等级取1.05 ,对四级抗震等级取1.00;

la一一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本规范第8.3. 1 条确定。

计算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取决于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和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取1.15 ,对三级抗震等级取1.05 ,对四级抗震等级取1.00。

查表时: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也可根据混凝土等级与钢筋种类及注中发生项确定(16G101-1图集58页)。

4、对于框架中间层中间节点、中间层端节点、顶层中间节点以及顶层端节点,梁、柱纵向钢筋在节点部位的锚固和搭接,应符合图11.6.7的相关构造规定。图中llE 按本规范第11.1.7条规定取用,labE按下式取用:

labE=ζaElab                 ( 11.6.7)

式中:ζaE一一纵向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按第11.1.7条规定取用。

计算时:框架中间层中间节点、中间层端节点、顶层中间节点以及顶层端节点,梁、柱纵向钢筋在节点部位的锚固labE,由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乘纵向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取值。

查表时: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E(我认为称其为“基本锚固长度”是不妥的),可根据混凝土等级、钢筋种类、抗震等级及注中发生项确定(16G101-1图集57页)。

参考资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16G101-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