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DV创作现状与常见问题探析

如题所述

  湖南科大的数码影视制作也是这个论文题目啊!!!
  我也找了很多……都没找到几个合适的,吐血……
  给你一篇我找到的论文范例~~~
  大学校园DV创作现状与常见问题探析
  J.W 凯里在《 英尼斯和麦克卢汉》 一文中写到:
  传 播 媒 介 是 “巨 大 的 社 会 隐 喻 ”( vast social-
  metaphors) ,它不仅传递信息, 而且还告诉我们世界
  的存在方式; 它不仅刺激并愉悦我们的感官, 而且通
  过改变我们对各种感官的使用比例, 实际上改变着
  我们的性格。从这种观点出发, DV, 作为影像表达的
  个人化方式, 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 更是突现了我们
  这个时代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它所承载的精神
  意义和革新价值都远远超越 DV本身。[1]
  大学生是
  DV影像文化的热爱者。他们热情地进行 DV创作,
  以青春的视角观察社会, 用数字的影像记录生活。 本
  文以笔者所参与指导的学生的 DV创作为例, 从作
  品题材选择、制作技术应用和创作收获三方面分析
  大学生 DV创作的现状, 并对大学生的 DV创作提出
  几点建议。
  1 DV的优势
  DV产品的产生和发展从技术上促使艺术回归
  生活, 最首要的一点是价格的平民化, DV成本低廉。
  另外 DV操作简便, 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自由表达的
  工具。
  1.1 DV成本低廉
  DV最主要的优势在于真正的低成本。“ 一台高
  档数字摄像机的钱可以买十几甚至几十台 DV 设
  备, 而且 DV录像带比 Betacam录像带和电影胶片
  要便宜得多。DV的画面质量已经达到 500—— —600
  线, 能满足电视台播出的基本标准, 比较好的 DV摄
  像机已超过了国内很多电视台还在使用的模拟 Be-
  tacamSp 摄像机。” [2]
  技术的发展从形式上改变了艺
  术的发生, 使用 DV设备不仅使制作成本降低, 也带
  来了诸多工作上的便利。
  1.2 DV操作简便
  DV体积小, 重量轻, 便于携带, 操作简单, 令使
  用者拍摄起来更加自如。 “ 影像的产生在硬件上最起
  码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个是拍摄设备,一个是后期
  制作设备。前者得到影像的源素材,后者则生产出最
  后的成品,二者缺一不可。DV不单纯是指摄像设备,
  它的后制设备技术也很完善, 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
  的提高硬盘容量的扩大, 影像的采集和编辑变得十
  分方便。” [3]
  DV既为影像提供了更大的书写可能, 也
  使影像真正回归了记录本性。
  1.3 DV是数字影像时代的个性之笔
  DV是数字影像时代的个性之笔, 它给人们提供
  了一种自由表达的工具。“ DV是作为一种游戏和批
  判的工具,往往能让创作者自由地选择拍摄对象, 用
  简朴的语言构造现实日常生活,用非‘ 革命式’ 的语
  言进行着‘ 个人化’ 的表达。 DV作品所关注的题材往
  往是日常化的生活图景, ‘ 革命’ 与‘ 历史’ 的官方大
  叙事被坦率的个人化语言所替代。” [4]
  DV的产生, 使
  往日被动的受众变成了主动的创作者、 传播者, 影像
  与个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 DV创作者们从个人
  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生活出发开始了创作, 利用 DV
  记录描绘个人眼中的世界。
  2 大学生 DV创作现状
  大学生是 DV影像文化的热爱者, 他们用 DV表
  达他们对生活独特的观察与体验以及个性的感受与
  思考, 用 DV与同学、 家人、 朋友、 老师及他人分享他
  们的生活感悟。以笔者所指导的学生 DV创作为例,
  可以发现大学生的 DV创作从作品题材选择、制作
  技术应用和创作收获三方面比较有特点, 并存在一
  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2.1 作品题材的选择
  近三年, 笔者总共指导三届学生创作了 25 部
  DV, 结合“ 科讯杯” 全国师范院校学生高清暨 DV 作
  品大赛征集作品的需求, 连续三届大赛总计提交了
  15 部作品(名单如表 1 所示)。其中第二届有两部学
  生作品分获一、 二等奖, 第三届六部学生作品全部获
  奖。从表 1 可以看出学生的作品题材主要集中在大
  学生的学习、 生活、 心理、 爱情、 对生活与社会的反思
  等方面, 主要可分为几种类型:
  ( 1)以表现对大学生活的反思和警醒为主
  在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中, 有一部分
  同学却找不到自我的定位, 变得闲散甚至堕落。 在毕
  业之际才猛然醒悟处境的尴尬, 悔恨年华虚度, 对自
  己曾经放浪形骸的经历给予否定, 表现出一种反思
  和警醒, 剧情片《 昨天今天明天》 、 《 从头再来》 就表现
  出这样一个主题。
  ( 2)以表现大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为主
  同学与教师是大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人群, 大
  学生们为发生在身边的同学与教师的故事而感染,
  启发思考。如纪录片《 圆梦》 描述了大学新生黄英同
  学艰辛曲折的求学路, 她为了哥哥弃学打工四年,
  重回高中校园苦读三年后终于考上大学。纪录片
  《 执着》 讲述了退休教师吕奎文教授提倡爱心教育,
  免费培养残疾人作家的故事。公益宣传片《 爱因为
  在心中》 则从家庭贫困、 就业压力、 校园暴力等产生
  弱势心理问题的元素入手, 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弱势
  群体 进行阐述, 希望引起社会各界人士、 学校、 家庭
  以及学生自己对大学生弱势心理的关注和重视, 促
  使大学校园更和谐。
  ( 3)大学生的青春情感
  如学生所言, “ 动人而凄美的爱情故事是大学我
  们生活中的亮色, 总会引发我们去思考爱情的伟大,
  总会激发我们去追寻那些隐藏在人性深处的真善
  美” 。如 MTV《 没有你的每一天》 、 《 忘忧草》 和剧情片
  《 樱桃蛋糕》 、 《 双鱼座》等都表现了青涩的爱情这样
  一个主题。
  ( 4)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大学生的 DV作品除了关注学习、 生活、 爱情等
  象牙塔内大学生的热门话题之外, 也有一些开始关
  注普通百姓的生活、 小人物的命运, 探讨中国现实的
  社会问题、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及价值观等, 表现出对
  社会责任的担当。如艺术片《 Man in the City》 希望捕
  捉生活中最普通的一面, 反映现实中容易被人忽视
  的事实: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纪录片《 生活边
  缘》 通过记录“ 走鬼” (小商贩)这一类生活在社会底层
  的人的生活与生存状态, 深入揭示城管与小贩难容的
  现象,探讨市容与民生问题。
  2.2 制作技术的运用
  初用 DV,很容易被技术牵着鼻子走。DV因为重
  量轻、 操作简便, 学生拿起来就拍, 但拍摄回来看片时
  就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非线性编辑给后期制作带
  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视音频格式的多样化和技术的易
  操作化也催生了一些问题。
  (1)摄像要领掌握得不够好
  摄像最基本的要领是:画面要平、 摄像要准、 画面
  要稳、 摄速要匀。[5]
  但从学生的 DV创作中可以看出学
  生还未很好的达到“ 平、 准、 稳、 匀” 的基本要求。 最突出
  的表现是画面的稳定性差, 画面有时晃动的厉害。其
  次是移动镜头或变焦镜头时镜头运动的速度不均匀,
  时快时慢,断断续续,使得画面节奏不能符合观众正常
  的视觉规律。再次是起幅落幅时拍摄的画面长度不
  够,导致后期编辑时剪辑点找不准确。
  (2)后期编辑稍显稚嫩
  现今 DV创作的后期基本上都是利用或专业或家
  用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来完成。非线性编辑系统编辑方
  式的非线化给编辑制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和灵活
  性。学生利用自己的计算机, 加装视音频处理卡和视
  音频编辑软件就可组成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 完成对
  图像和声音的编辑,完成 DV创作的后期制作。 但在后
  期制作过程中,因为非线性编辑系统素材来源多样化,
  各类视、 音频格式的兼容问题突显出来,学生必须对视
  音频编辑软件运用熟练、 掌握各类视音频格式的转换,
  才能提高编辑的效率。在后期制作中学生对特技情有
  独钟,喜欢特技产生的效果,但未考虑到观众的视觉心
  理。 另外声音的采集、 处理和运用做得不够好。音效可
  以说是影片的灵魂, 一个好的节目, 没有了声音的配
  合,再好的剪辑与制作,效果也出不来。可能是由于设
  备等客观的原因,无法较好的拾取原声,但背景音乐的
  选取和解说词与画面的衔接也是要注意的问题。
  2.3 创作之外的收获
  在 DV创作实践中, 学生自定主题、自组创作小
  组、 自主创作作品, 极大地煅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除了作品之外, 学生还获得了多方面的收获, 表现在:
  提高了影视制作专业技能,培养了合作精神,加强了对
  社会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感。
  (1)煅炼了专业技能
  参与第一届科讯杯比赛的两位学生赖林东和李
  耀宁深深地喜欢上 DV创作, 06 年暑假他们自费跟艺
  术设计系的几个学生去到云南,拍摄制作了纪录片《 梦
  之旅》 (40分钟) 于 2006年 10月 22 日在广东电视台
  珠江频道《 青春快线》 播出, 随后两人到深圳电视台实
  习。参与第二届科讯杯比赛的学生多数参与了广东技
  术师范学院校园电视台《 广师视频》 的筹建与组办, 现
  在是摄录采编播的主力军。参与第三届比赛的学生也
  已成为校园电视台的新生力量。
  (2)培养了合作精神
  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非常强, 而合作意识比较淡
  薄。在小组协作过程中,培养了合作精神,而合作也是
  需要过程的。 比如《 天下“ 无” 贼》 的主创人员,在创作过
  程中争议不断, 而且在他们第一次做粗编时发现拍出
  来的画面不够清晰,影响整部作品的视觉效果,后经讨
  论决定重拍。 在争执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互相理解和
  共同努力。
  (3)增强了责任感
  通过创作作品, 学生一方面为片中人物的经历所
  感动, 一方面为创作过程中的经历所启发。学生首先
  用自己的创作教育了自己。比如纪录片《 圆梦》 的主创
  人员所说:黄英的事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
  的是震撼。 再比如纪录片《 执着》 的主创人员所说:将片
  子的题目定为《 执着》 ,不仅是为吕教授的奋斗精神,也
  为那些残联文学班的学员。他们执着于对生活的追求
  不舍不弃,为梦想的实现而坚持不懈。 我们为他们而感
  动,也希望更多的人因我们的作品而为他们感动。
  3 有关大学生 DV创作的建议
  3.1 题材宜更广泛
  大学生的 DV创作带有浓厚的校园文化色彩, 富
  于青春活力和探索精神,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大学
  生的热门话题, 如学习、 爱情、 就业等也有一部分开始
  转向普通人物的命运,探讨社会现实问题等。DV是数
  字影像时代的个性之笔, 而这支笔要想写出更有生命
  力、 更有深度的作品, 则需从校园中走出来, 走向宽广
  丰厚的现实社会。
  3.2 提升影视制作专业素养
  (1)掌握影像语言
  DV创作最本质的是影像记录。在创作中应多用
  影像结构情节, 用影像讲述故事, 用影像表现时代、 社
  会和生活。
  (2)合理运用听觉语言
  创作“ 世界能看懂的” ,而非“ 世界能听懂的” 。 能用
  影像表达的就不用或少用解说词。创作中少评论, 避
  免过多的个人观点。根据创作需要合理选配背景音乐
  或效果声。
  (3)合理使用制作技术
  摄像力求做到“ 平、 准、 稳、 匀” 。要想保持画面稳
  定, 最重要的是稳定 DV, 可以使用三脚架拍摄固定镜
  头, 在拍摄时多用广角镜头, 尽量少用镜头内变焦, 充
  分使用 DV摄像机的稳定功能等得到稳定的画面。后
  期制作过程中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 根据
  创作的需要合理使用特技。
  4 结 语
  尽管大学生 DV作品摄制手法略显稚嫩, 但这些
  创作却反映出大学生们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 也记录
  了大学校园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大学生们不再仅仅
  停留在把玩DV,而是想借助 DV创作记录生命中的感
  动,努力表现一些深刻的东西。DV给大学生的生活或
  艺术插上了翅膀, 借助 DV影像这一新的富有生命力
  和表现力的载体,将会使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思想
  更加多彩,更加具有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张倩.影像意义的时代及发展潜力[ J] .法制与社会, 2007 年
  第 1期.
  [2]蔡元.关于“ DV时代” 的思考[ 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 2004年第 4期.
  [3]孔庆康.DV影像制作民间和非专业等同的问题[ J] .浙江工商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 4期.
  [4]陈颖.DV:数字影像时代的个性之笔[ J] .现代传播, 2004年第
  4期.
  [5]李运林徐福荫.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第二版) [M] .高等教育
  出版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6
同是天涯沦落人哈。。。
第2个回答  2011-05-26
哇,这么多科大的啊,同是天涯沦落人啊,悲催,再不选这破玩意啦

参考资料:... ...

第3个回答  2011-05-27
同是科大沦落人。
第4个回答  2011-05-27
火速围观
第5个回答  2011-05-28
这让科大情何以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