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和企业的关系 论文

今晚 急需

(一)引入企业文化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引入企业文化 ,使其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职校园文化的一个特色。
第一 ,强化专业知识提升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在理论教学中 ,将专业知识提升为文化 ,通过理论倾向明显的校园文化与实践性突出的企业文化的比较 ,强化对文化的理解 ,调整文化修养上的选择。
其次 ,利用各种机会阐释企业文化。通过到企业实习实训的机会把握理解企业文化;邀请企业文化工作者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 ,通过企业的厂景、厂貌、文化宣传、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现状等介绍 ,与企业文化进行零距离接触;将某一企业的文化作为专题在校内进行展示 ,或将几个或多个企业的文化成果进行综合展示 ,实实在在地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两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参与 ,彼此借鉴 ,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包容的和谐整体。
第三 ,产学合作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一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定期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讲授专业知识 ,使学生加深了解所学专业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技能要求 ,并使学生经过实训 ,掌握必需的基本操作技术 ,获得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 ,为专业课教学和毕业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二是通过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 ,使教师更深地了解一线岗位的技能要求 ,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通过为企业培训员工 ,参与企业技改项目 ,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更深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仿真模拟实践 ,体现校园文化职业性
通过实训基地、校办工厂等场所 ,使学生在仿真和真实的环境中学到动手操作能力 ,不断提高知识、情感、体质、应变力和创造力在内的职业素质能力。高职校园文化能创设的仿真或真实场所包括模拟法庭、模拟招聘、社区服务、数控车间、IT工作室、柔性操作实训室等 ,让学生身临其境 ,培养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还可建立创业一条街 ,开设供学生实训的校园超市等 ,让学生在微型的职场环境里体验职业生活 ,在实际操作和生产实践中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 ,养成符合工厂需要的纪律观念 ,形成适合行业需要的生产节奏和应具备的工作态度、合作精神等 ,使学生在走上社会后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要求。
注重校园技能实践场地建设 ,创设能力培养环境。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 , 学生一入学就基本确定了职业
方向 ,与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了联系 ,下大力气搞好实验场地、实训基地、创业中心、实习工厂、网络设施以及图书馆、体育场等校园实践场地建设 ,可以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 使学生的品德、情操和兴趣在校园内时时处处都能得到熏陶感染。开放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各类考点 ,可以为学生获取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创造良好条件 ,形成一种人人争先恐后学技能的氛围;就业讲座、职业设计、成功人士经验谈等使学生逐步树立工作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思想 ,使学生熟悉专业、热爱专业 ,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企业化”,使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
(三)接轨社会生活 ,提高校园文化适应性
高职教育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主战场 ,因此 ,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生活和区域文化大环境 ,才可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
运用区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学校所在地特别是高职学生就业附近地域的区域文化 ,包括历史、著名景观、风土人情乃至方言、习俗等 ,只要不是封建落后的东西 ,都可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围之中。为此 ,高职院校可开设相关的人文讲座 ,阐发地方文化特色;还可走出校园 ,深入工厂、街道、农村、学校 ,通过技术服务、公益活动等 ,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形势和成就 ,在实践中直接接触地方文化;还可利用区域文化教育资源 ,如西安地区的陕西省图书馆、历史博物馆、碑林、兵马俑、大雁塔、钟鼓楼等名胜遗址 ,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延伸和拓展。
第二课堂传播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不但能形成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也显示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如家电维修中心,为社区和贫困地区提供义务电器维修服务,使学生既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机会,也是接触社会的一个窗口;青年志愿者协会,定期到敬老院或孤寡老人家中探望和慰问,既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社会的社情民意。以校园网、学生社团和各类兴趣小组为依托,以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课外科技活动,使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丰厚学风建设的职业氛围,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提高;通过感受、模仿、实验、安装、维修、制作,以及发明、创造等活动,逐渐养成注意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职业兴趣,诱导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的执着追求。第二课堂是高职院校重要的育人阵地,也是校园文化传播的纽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2
究其原因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和谐,高等职业教育对企业需求教育模式,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这种校企合作与社会培训资源的互相追问

老大 是论文 论文 你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