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节日习俗是什么

如题所述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当然端午节的习俗也有很多


端午节习俗:

1、吃粽子

据说,“端午食粽”是为纪念屈原形成的。元朝马致远在《双调拔不断》中说道“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堪”。据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其中的“角黍”便是粽子的古称。可见到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包粽子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梁实秋散文集《雅舍谈吃》中,更是直接将端午节称为“粽子节”。

2、鸡蛋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据说吃端午节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会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都不会头痛。

3、赛龙舟

传说是楚国人借龙舟纪念屈原。《隋书·地理志》记载在屈原投江后,“士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舟小,莫得渡者,鼓棹争归……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其实,“龙舟竞渡”早已出现。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中提到,划龙舟之习俗早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龙图腾以祈求避免水旱之灾。随着时代的发展,赛龙舟这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也逐步流传至海外,并被世界各地人民接受和喜爱,并被列入国家体育比赛项目。

4、门口插艾

是我国一项民间习俗,以艾草悬插于门户、堂屋、床头等处,起到辟邪祈福的作用。丰子恺的《端阳忆旧》中便提到,端午的早晨要制造蒲剑,选取最像宝剑的叶,加以剑柄,预备正午时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床上。

5、佩香囊

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

6、点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在端午节时,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7、戴五彩绳

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汉代应助《风俗通义》有记:“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随水冲走的五色绳就会变成小龙,带走你身上的不好的东西。这样一来,烦恼、忧愁都随着雨水流走,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8、挂小扫帚

端午节用绑有红线的扫帚扫垃圾出门,称“扫岁地”。绑有红线的扫帚亦表示吉祥如意。把苘麻染成黄色,然后用红线勒成约一寸长的小扫帚和小炊帚,在端午节这天打扫房屋,并且在身上佩戴这样的小扫帚,寓意扫除垃圾,清洁卫生又有扫除晦气,消灾除病,驱除灾魔和不祥。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这个节日中,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每逢此时,人们载歌载舞,表达祝福。端午节来临,我们同样要以各种方式表达祝福与敬意,祈愿祖国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02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苍龙七宿运转到正南天空的中央位置,这也是它全年运行中的最中最正之位。《易经》所云“飞龙在天”即此。端,正也。午,中也。龙得中正之位,阳气最盛,是为祥瑞之象。渐成端午之俗。


1.悬艾蒲 、戴艾虎

在端午节,民间流传着把艾草和菖蒲捆在一起,挂在门上、檐下以防疫辟邪的习俗。在张家口地区的宽城等县民间,端午这天,人们拔了艾草夹在耳朵上,回家挂在门框上或者炕头,还要采来桃树枝、山枣树枝挂在门口、窗户和墙头上来辟邪防疫。在宽城、迁西、遵化,泊头,保定等市县,端午这天有挂纸葫芦的习俗,寓意辟邪和丰收。还有巧手者,把艾草编成虎形,或者用绫罗制成小虎,戴在发际耳畔,叫戴艾虎。寓意防疫辟邪。

2.系五毒肚兜 

传统民俗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五日是恶日。儿童免疫力弱,在端午节是重点的防疫保护群体。河北民间,端午节有为家中小孩系五毒肚兜,挂长命缕的习俗。蝎子、蛇、蜈蚣、癞蛤蟆、壁虎被称为“五毒”,在冀中的辛集、晋州,保定平原地区等县民间,流传用红布做成肚兜,上锈“五毒”图案,系在小儿肚子上,俗信可以避瘟祛毒。

3.佩香囊

佩香囊、挂香包是端午节卫生防疫的另一习俗。用彩色布缝制成三角、菱形、桃形、心形,或者鸡、蝶、蛙等各种动物的形状,把各种香料、草药和雄黄配制成香薰料,装入缝好,就是香囊、香包,挂在大人、小孩的胸前或腰间,相传可以避瘟除病。

传统中医把吃药叫做服药,重点在于“服其药气”,民间也有“戴个香囊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香囊,就是通过闻香囊来“服药气”,这就是佩戴香囊能够治病防病的秘密所在。

4.饮雄黄

民间流传着端午饮雄黄的古俗,人们还把雄黄酒喷洒在房屋的角角落落,来清洁环境,祛毒防疫。小孩不能饮酒,就用雄黄酒涂抹在小儿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并且在孩子的额头涂上“王”字,俗信可以消毒防病。

雄黄酒,是用研成粉末的雄黄炮制成而的白酒或黄酒,具有杀菌驱虫解毒的功效,古语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它可说是中华民族传统端午节卫生防疫的标配饮品。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钟馗是唐代一位儒生,因貌丑被皇帝除名,钟馗一怒之下力碰殿堂阶梯而死。后钟馗被附会成专门捉鬼的鬼王,并且成为人们在岁末时张挂的门神。由于五月瘟疫易于流行,死者众多,人们想起专门捉鬼的钟馗,于是在端午节悬挂钟馗像流传下来。


今天,我们在享受传统节日的快乐时,细细品味古人为节日赋予的人文内涵,深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7-03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国家法定假日。它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几个比较常见的。

首先,人们会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它由糯米包裹着肉、豆沙等馅料,用竹叶绑好后蒸煮而成。相传,吃粽子可以远离疾病,并消除厄运。

其次,人们还会赛龙舟。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它源于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会组织队伍划龙舟,在河流或湖泊上进行划船竞赛。

此外,端午节还有系艾草、挂菖蒲和穿五色线等习俗,这些都与驱邪避灾、祈福和健康有关。人们还会在门口悬挂艾叶,以驱赶邪气。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富有乡土气息的节日,人们通过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祈求健康、吉祥和平安。
第3个回答  2023-06-24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以下是端午节的一些主要习俗和活动: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人们组成队伍划龙舟,在江河湖海中竞速,以纪念古代政治家屈原的溺水身亡,并驱逐瘟疫的传说。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食。粽子是由糯米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内里可能包含豆沙、肉类、咸蛋黄等馅料。吃粽子寓意着消除邪恶和迎接丰收。

    赛艾草:在端午节,人们会取新鲜的艾草,插在门前、窗户上或挂在衣物上,寓意驱邪辟疫、保护健康。

    佩香囊:人们会制作香囊,将香料如艾草、百草等装入小袋中,佩戴在身上或悬挂在房间里,以驱除邪气和保佑平安。

    穿五彩线:人们会穿戴五彩的丝线,一般被认为能驱邪、辟病,并具有象征祥瑞与吉祥的寓意。

    酒浸雄黄符:民间有将雄黄酒浸泡后,在门上刷上符号的习俗。认为雄黄有驱邪避灾的作用。

    赛百草: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采集各种草药,如艾草、蒲公英、艾叶等,然后晾晒或煮熬成汤,以祈求健康和驱逐疫病。

    习武表演:一些地区会在端午节期间举行武术表演,如太极拳、八卦掌等,以展示中国武术文化的精髓。

第4个回答  2023-05-11
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传说,和赛龙舟一样,都是为了纪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