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400年的传家宝,文物局曾20余次登门求上交,结果怎样?

如题所述

中国上下长达五千年历史,其宝物更是不计其数。众所周知,在近代战争中,有的被抢夺,有的被烧毁,还有的随着历史的长河永远逝去。如果你的家里有一个古时候的真物件,那就发财了,今天就带你们了解一下有个家族流传的真物件——状元卷。

赵秉忠

状元卷的由来

赵继光,山东人,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每天应该要想的是几时播种,几时收割。但是他的兴趣不同,他总是喜欢摆弄一些古玩,虽然只是一些价值不高的老物件,但是他依然乐在其中,有次父亲赵焕彬喝醉酒说出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让周围的邻居们都纷纷羡慕,原来啊,他家有一个从祖上传下来的宝物——状元卷。父亲总是将他藏起保管,如果想买下这个宝物,可是要花几个亿不止。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在隋朝时开始,唐朝则是科举的鼎盛时期,后科举制不断固化直至1905年被废除。科举制的实行,将人才选拨的能力从士官大族的手中转移到下层人的手上,下层的人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到上层社会施展才华。但是科举考试有严格的规定:考生不允许私自将试卷带出去,都是由朝廷密封保管。而后在一定年限后销毁,只留下状元的试卷。而赵继光的祖上有位叫赵秉忠的人,他学识聪慧,在万历二十六年考中状元,后多次任职朝廷重臣。

古代科举场景绘画

状元卷的样式

但赵秉忠后来因太过正直,在朝廷中备受排挤,被黄尊素弹劾去职,无奈只得回乡,回乡时将当年的状元卷带了出来。据赵焕彬展示,试卷长达19折册页,每折通高47.6厘米,宽14.1厘米,上面还总结了历代皇帝治国的经验教训,上面还提出可以兴国安邦的建议,还有万历皇帝亲笔题名为第一甲第一名,可在当时将此等朝廷重物带出宫是重罪,不知道赵秉忠用什么方法将试卷带出宫的?后来试卷成了赵氏家族不可言说的秘密,代代相传,遵从祖训,无论今后发生何事,都不可将状元卷弄丢,保住祖上的这份荣耀。

居中者为赵涣彬之子赵继光

专家三顾茅庐,状元卷也终在博物馆展示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19世纪80年代赵家也没了往日的繁荣,赵秉忠的第13代孙赵焕彬,就是赵继光的父亲,父亲将状元卷藏得很,无论多穷,都没想过要将它卖出去。但那次喝醉酒后,将状元卷的消息泄露,不久就在村中传开,而后又传到了专家的耳朵里。

专家通过查资料表示:世上还没有一个万历年间流传下来的状元卷,老人赵焕彬手里可谓是无价之宝。知道这件宝物的珍贵,专家多次去赵焕彬家想让他将宝物上交,刚开始赵焕彬声称状元卷丢了。毕竟是自家的传家宝,怎么能给别呢?但专家通过和其儿子赵继光交流得知宝物仍在家中,他理解赵焕彬的行为。于是他们天天去,长达20余次的前往赵焕彬家,每次都为他讲解宝物的研究价值,劝老人上交。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人被专家行为所感动,从床底下拿出了被一层层包裹的状元卷,可见赵焕彬老人将它看的很重要,并小心保管,但最后还是将状元卷交了出去。而这份状元卷也让山东青州博物馆成了一级博物馆,期间还被盗过,不过万幸最后找了回来。

明代赵秉忠状元卷真迹(局部)

结语

国家为了感谢赵焕彬老人的无私奉献,给他颁发了一份荣誉证书,不仅如此,还复制一份状元卷送给他。等记者想再次采访赵焕彬时,可惜他已经去世,不过他的儿子赵继光表示:父亲从未后悔将宝物交给国家的决定,因为这宝物可为国家的学术研究做出重要贡献,在博物馆才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为了国家将自己的传家宝上交,像这样的慷慨之人,如今有几人能做到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2
老人400年的传家宝,结果没有消息了,因为没有信息挺少提及了,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也没有在大众视线下,而且没有小道消息披露,所以没什么消息。
第2个回答  2021-01-04
还是没有上交,因为这是这个老人的传家宝,虽然说上交国家是一个比较奉献的事情,但是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家族的传承之物,更加重要一些。
第3个回答  2021-01-04
结果肯定不会上交啊,毕竟是他们的传家宝,肯定很有纪念意义的。
第4个回答  2022-03-23
人家祖辈传下的才富。为何上交。你家有你会上交吗?i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