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如题所述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予以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桡骨的长度,腕部的掌倾角、尺偏角。应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常常失败或者发生较多并发症。随着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观念不断更新,应用超关节外固定架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能达到复位良好、坚强固定的目的,及较少的并发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37 例,男21例,女16 例,年龄18-80 岁,平均40 岁。开放骨折2 例。合并同侧尺骨远端骨折2 例,合并同侧肢体其他骨折2 例。按AO 分类法: B3 型15 例,C2 型9 例,C3 型13 例。受伤原因:摔伤22 例,交通伤11 例,刀砍伤2 例,高坠伤2 例。23 例曾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失败。伤后距手术时间3 小时-2 周,平均7.2 天,2例开放骨折均急诊手术治疗。

(2)手术方法 术前完善X线检查,必要时行CT检查,制定术前计划。手术取仰卧位,患肢外展置于X 线能透视的平台上,常规臂丛麻醉或者全麻。先手法牵引复位,行前臂远端桡背侧纵形小切口,从伸拇长肌腱和桡侧伸腕长、短肌进入,暴露至骨折端,清理骨折端骨缺损区和背侧移位的骨片,复位,植骨,并以克氏针或/和可吸收螺钉固定。将固定针分别固定在第二掌骨基底部和距骨折端3-4cm 以上的近端桡骨干上,恢复桡骨长度及掌倾角和尺偏角,以外固定支架固定,C 臂透视证实复位满意。

(3)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天,每日进行针道护理,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下行前臂旋转功能锻炼,术后4周松开一侧外固定架的球形关节动力化,初步进行腕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6-8周复查X线片,有骨痂生成,骨折线模糊,即可取出外固定架。

2、结果

本组31例均得到随访4-28个月,平均14个月。外固定时间6~8周。术后均无钉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肌腱损伤。骨折愈合时间6~10周,平均8周。术后X线片复查均显示关节面塌陷2 mm,掌倾角6°-12°,尺偏角15°-25°,桡骨纵轴短缩≤5 mm。按Dienst[1]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治疗结果:

(1)优18例,无疼痛,活动无受限,握力正常,伸屈减少少于15°;

(2)良9例,偶尔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功能接近正常,握力正常,伸屈减少15°-30°;

(3)可4例,经常疼痛,活动功能轻度受限,功能减弱,握力减弱,伸屈减少30°-50°。优良率87.1。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病,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主要的手术指证,包括:

(1)桡骨远端背(掌)侧皮质粉碎,关节面移位大于2mm;

(2)掌倾角向背侧倾斜超过20-25°;

(3)桡骨短缩大于5mm;

(4)复位后不稳定,易发生再移位。骨折在纵向牵引下骨折块复位困难,骨折端的骨皮质支撑不满意,在骨折端夹有肌腱或骨膜。对于严重的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桡骨短缩明显,内固定螺钉无有效固定位置的病例,外固定固定是首选方法,如关节内四部分骨折。术前对粉碎性的骨折应行CT检查,X线检查往往不能正确的判断出骨折的严重程度。贡小英总结在关节面压缩塌陷、关节面分离、关节面严重粉碎、桡腕关节半脱位这几项X 片与CT 测量结果有较大差异。复位按其重要性依次为桡骨长度,关节面平整性,尺偏角及掌偏角。

桡骨远端处于人体重要的前臂和腕的汇集处,对于前臂和腕的功能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人们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认识仅停留在复位这一点,较常应用保守治疗方法,即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虽然方法简便易行,对大多数桡骨远端关节外的骨折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是由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本身具有的特性,即骨折复位一般很容易,而维持复位很困难,保守治疗中大多数的骨折碎片不能保持原来的复位位置,会发生再移位。保守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为畸形、疼痛、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等。

随着对桡骨远端骨折功能复位和解剖复位的意义的加深,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偏重解剖结构或影像学的改善,提高到患者主观症状疗效的改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绝对有效的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案。手术方案有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和内、外固定结合。

常见的内固定术有应用“T”形解剖接骨板、桡骨远端锁定接骨板(LCP)等内固定术。锁定加压钢板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正逐渐得到大家的公认。锁定加压钢板为钉板一体,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的松动,给桡骨远端松质骨以有力的支撑,减少了短缩、塌陷的风险。Musgrave等.认为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能够达到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但是接骨板内固定术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前臂远端较为表浅,有大量的肌腱、血管、神经及韧带存在,接骨板会刺激周围组织,影响肌腱的活动,甚至引起肌腱粘连、损伤,影响手及腕关节的功能;螺钉置入需小心,易进入关节腔;骨折愈合后,需要二期切开取出内固定,易再次造成损伤。

外固定架固定术通过牵拉骨折段两侧的周围正常软组织如肌腱、支持带、骨膜、韧带等提供的张力和外固定支架所提供的适当牵引力与牢固稳定,使得骨折处组织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同时通过调节手腕的掌-背方向和桡-尺方向来矫正远端骨折块的位置和成角,则扩充了单平面韧带牵拉效应,起到了矫正短缩畸形、帮助骨折复位、维持桡骨远端大体轮廓、恢复桡骨长度及力线的作用。对于复杂的桡骨远端骨折,单纯的外固定难以获得理想效果时,可行有限切开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术,不但能有效维持复位、防止骨折再移位,同时能够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使粉碎的桡骨远端获得更好的解剖复位和防止中晚期关节面塌陷,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功能恢复。

植骨可以值入自体髂骨或者颗粒状人工骨,填塞骨折间隙,填补骨折端的骨量缺失,重建了桡骨远端的正常力学结构,达到支撑关节面、恢复桡骨长度并纠正掌倾角及尺倾角的效果,有效防止复位丢失,并增加了骨折端的稳定性。自体髂骨含有大量骨生长活性因子,具有骨传导及骨诱导作用,可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外固定时间,无排异等并发症。克氏针有限固定,能为骨折端提供更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并在骨折后期拆除支架行功能锻炼时,继续稳定骨折端。克氏针取出容易,对软组织损伤小,且可减少桡骨远端长度的丢失。Lin等.研究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发现联合运用克氏针可减少桡骨远端长度的丢失,更好的复位及维持复位。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可以不需要取出,不易退钉,优于克氏针固定的效果。

外固定架也存在掌骨骨折、钉松动、钉道感染、桡神经浅支损伤、克氏针退出、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我们的经验是:钻孔前钝性分离皮神经和肌腱组织可以避免不必要损伤;钻孔时应尽量在直视下进行,靠近第2掌骨基底部,选用较细的固定钉,穿过双层皮质;对骨质疏松的患者应进行改善骨质的治疗,防止钉松动;骨块较大应选用可吸收螺钉。

超关节外固定术有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对肌腱、血管、神经及韧带损伤极小;可提供对抗前臂肌肉挤压力的持久牵引力;具有可调节性,必要时可以改变腕关节固定位置;无需二次手术;可早期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好;可以应用于开放性骨折;配合植骨、克氏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固定稳定,再次移位及关节面塌陷的可能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