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 老师 的作文 关于 亲情 的作文 关于 考试 的作文 初中或高中的 650~750字

要求. 不要出现对话 不要有人名 要基本上都有过的经历 要能普遍应用的

我多么想对爸爸说说心里话
爸,您的工作忙,有一些心里话我没时间跟您说,今天就借这个机会跟您说说。
苍老的脸上记录了你经历的风霜,看着你熟睡,感到悲伤,我才知道原来你已经老了,需要别人照顾了。
回想以前,每当假期,你都会陪在我身边,和我一起做游戏,那时的我,是快乐的,那时的你,也是快乐的。走在街上,我感到自豪,因为我有一个爱我的爸爸。最快乐的,是一家三口团聚的日子,妈妈和爸爸开心的笑容,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我,什么也不懂,但却很单纯,很快乐。爸爸经历了很多。自从妈妈走后,爸爸便忙碌起来,微笑渐渐少了,皱纹渐渐多了,比以前多了几分劳累。一回来总是累的不想动,这让我看到后,非常难过。因为我比谁动清楚,爸爸是为了我。记得父亲曾经对我说,如果我不在,他不会这么做的。是啊,我相信,他为了我,把心中那份悲伤隐埋了,做出来一副坚强的样子。他不想让我看到他伤心的样子,更不想影响我,可他自己又有多难受呢?
但是爸爸,您有一个缺点总是改不了,抽烟。爸爸,您可知道,一支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足足可以毒死一只小白鼠!当您抽烟时,我们家就被弄得乌烟瘴气,我忍不住想把那烟给扔掉。爸爸,我希望您能自觉一点,不要老是让我和妈妈担心您的安全好吗?
爸爸,希望您快点改正缺点,成为女儿心目中的完美爸爸。
爸爸,你对我太严厉了! 刚升入初中时,我们肩上的担子增加了许多。因此,您没有给我安排其他的学习任务。有一天晚上,老师对我们大发慈悲,我早早的就写完了作业,然后就去打电脑。您回来后,看到这个情形大发雷霆,说我不用功学习这么紧张还有时间玩电脑,带着酒气把我批评了一顿。此时我就想,哼,还说我呢,你自己不也适合得醉醺醺的才回来,难道这不是错么。再说,我在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下,玩玩电脑,轻松一下,娱乐一下,有什么不好!真是的,等回到妈妈那儿去揭发你!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变得更加厉声厉色了。“从今天起,我就得给你规定一个制度,每天星期一至星期四晚上不准看电视,玩电脑。另外,你还得制定一个周末计划,每个星期天都得按这个计划给我做!”面对爸爸的咄咄逼人的目光,我只好忍气吞声的写我的计划书。哎! 我真是倒霉,喝了酒就像我耍酒疯,看来我的《哈利波特》、《不穿裙子的女生》都看不成的。从此,我就要每天伴着书山题海度日了。 爸爸,您难道没有觉得您对我太严厉了么,您不知道,让一个人去做他不愿做的事,只会让他对这件事更加厌倦。就像您强迫我每天晚上完成您给我增加的课外学习任务一样,这样一来,我便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 没有以前那么有热情,那么专心致志了。其实,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去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吊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孩子将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 爸爸,您不该这样啊!您对我真的是很严厉,希望您早日认识到这个错误
考卷儿的秘密
在我精心收藏的、装着我个人成长记录的自制档案里,至今仍保留着四年级时的一张数学考卷。考卷的左上角有一个红蜡笔打出的分数:75分。仔细一看,7字有刀划过的痕迹,模糊不清。
这是我成绩最差的一张数学考卷,之所以珍藏着它,是因为其中有我童年时代的一个小秘密。这个小秘密,是我和母亲共有的。
记得那是四年级的期中考试,当数学成绩单发到个人手里时,我立时傻了眼:75分?怎么会?
再看考卷,前边的填空、选择、运算题几乎都对,就是最后一道20分的综合计算题,让我给做错了。该死!这么马虎,把题意给弄错了。
老师在前边讲评考卷,我的脑子里一团糟,几乎什么也没有听见。上学以来,我的任何考试成绩都没有低过九十分。爸和妈都以我为骄傲。这回可惨了,怎么向他们交待?尤其一向对我要求严格,性情又急躁的爸爸,他哪肯轻易饶过我?
放学了,老师让每个学生把考卷带回家去给父母看,并要求家长签字。
晚上,我对着那张考卷久久发呆,却怎么也没勇气拿给父母看。夜深了,爸睡了,妈还在厨房忙着洗衣服,我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幸亏做错的那道题在卷子背面,幸亏老师的7字写得没楞没角。我轻而易举地用蜡笔一勾,75分变成了95分。
我的心怦怦地跳着把卷子展开给妈妈看。妈妈甩甩手上的肥皂泡,看了一眼便笑着说:“不错,继续保持。”然后接过我递来的笔,在卷子一角批了个“阅”字。
回到房间,我感到心久久地堵在嗓子眼,赶紧用小刀把刚添的一笔刮掉了。
第二天早晨,我有意磨磨蹭蹭地不去吃早饭,生怕爸爸提出要看我的考卷。直到要迟到了才匆匆跑出房间,就在我要出门的时候爸爸突然叫住了我。我的心一下子跳到嗓子眼儿了,心里想着:“完了,这回他们不但会知道我的真实成绩,而且会知道我是个撒谎的孩子,竟敢胆大包天地想瞒天过海,欺骗父母……”
然而,爸爸并没要看卷子,只是说:“你妈说你考得不错,不过要继续努力,下次争取满分。”
我嘴里应了声,逃也似地冲出家门。
很快放暑假了,我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心里像压了块沉甸甸的石头,生怕卷子的秘密有一天会被人发现。于是我暗下决心,下学期期末考试一定要考个一百分,来补偿我所犯的过错。
整个暑假,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但认真做好暑假作业,而且预习了下学期的所有课程,同学小圆来找我出去玩儿,我也不出去,妈妈见我闷在屋子里很热,就拍着我的肩说:“欣儿,别学了,出去玩会儿吧。”我总是回答我不想玩儿。
马老师的嘴
胖胖的身体,圆圆的脑袋,留着寸发,一副近视镜架在鼻梁上,这就是我的作文启蒙老师——马老师。自从跟马老师学作文,我的写作水平便蒸蒸日上,迅速提高。两个春秋过去了,我发现,马老师的嘴与众不同。
一提到马老师的嘴,同学们想到的一定是出口成章、妙语连珠,那是当然的喽!但是,我发现了他这张嘴的另一个特点——“吃”。
有一次,我们都在埋头写作文。当我抬头思考问题的时候,我看见马老师正卖力地啃着一个大“红富士”苹果。我忍不住皱起眉头,问:“马老师,您怎么上课吃东西呀?”谁知,他却一本正经地说:“苹果润喉,我讲了这么长时间的课,嗓子都快哑了。”
每次马老师上课吃东西,他都会找到“借口”。
又一次,一个同学上课偷吃酸乌梅,被马老师当场擒获。那个同学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酸乌梅被没收了。我们满以为“罪孽深重”的酸乌梅会被扔进垃圾桶,可谁知,马老师却张开大嘴,把少半袋酸乌梅都“存进”了自己肚里。我们不禁异口同声地说:“马老师,这……”还没等我们说完,马老师又摆出一本正经的样子:“这么好吃的东西,仍了多可惜,浪费是最大的犯罪呀!”我们都被驳得哑口无言。
我想,熟悉马老师的同学,他的嘴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8
2010年11月1日,是我们的中学班主任吴老师进入人生金秋岁月70寿辰的日子。吴老师生日的前夕,我们一群当年在菁菁校园不谙世事的学生们,为亲爱的老师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生日聚会。因公务缠身,没有到场的向阳同学托司机专门送来了生日蛋糕;在省京剧院工作过的一位女同学和一位声音浑厚在宜昌唱歌颇有名气的男同学,为老师献上了京剧清唱和《老师我爱你》的京剧唱段和歌曲。老师特别高兴,专门起身来到唱歌的学生面前,与学生拥抱,大家纷纷鼓掌,把聚会的的热烈气氛推向了****。
翌日。吴老师给我发来短信:“谢谢你们为老师过了这么好的一个生日,令我们全家人终生难忘。请将老师的谢意转告同学们。谢谢!”读了老师的短信,一时让我百感交集。遥想当年老师待我们像是待自己的亲弟妹一样。(当年老师才从大学毕业,20多岁,很年轻。)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里,离校多年的师生们在宜昌三中再聚会,看到多年未见的吴老师,我十分激动,写下一篇心情文字“永远的美丽”。如今在老师生日之际,我找了出来,向亲爱的班主任老师倾诉藏在心底的心声。
一直都想写一篇对恩师吴老师的回忆。可是每当我一提笔,千头万绪涌上心头,唯恐我这支笨拙的笔不能够书写出她独特的风采而使她本有的靓丽失去光采,而迟迟不得动笔。
前几天读了中学同学向祖强的一篇《寻找》的美文,文章描述了当年三中校园教语文的吴老师的可亲可敬的形象。霎时间一种激情在心中涌动着,牵动了我纷飞的思绪。文章里寻找的吴老师,正是我读中学时候的班主任。想当年,我们的吴老师是整个宜昌三中的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岁月浸浸,“相约春天”同学聚会,我们重回母校时,校园已经找不到昔日的影子,然而我对吴老师的思念随着时间的流逝却愈加深愈加浓。尊敬的吴老师如今已桃李满天下。是我一生最敬仰的人!
往事如烟,记得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我们在学院街小学杨树沙沙的操场上列队站齐。翘首盼望着来自中学的老师带领我们踏进中学校园。微风扑面,和煦的阳光里走来几位老师。其中,笑意盈盈最灿烂的吴老师走到我们面前。她就是我们进入初中的班主任吴幼琴老师。吴老师牵着我们的小手,把我们从小学接进中学,那一刻,感到人间好温暖、世界好美丽!我在心里暗暗庆幸:跟着这么漂亮的老师读书,真好!
从此,每天清晨,我会早早地来到中学校园,第一眼最想看到的,就是我们的吴老师。在寂静的操场上,一位身着红色运动衣的漂亮女子迎着朝阳,身披着霞光在长跑,那是宜昌三中校园里早晨最为亮丽的风景!吴老师笑着向学生打着招呼,在我心里,觉得世界上最美的景致也就是在这里。夕阳西下,我们还舍不得离开校园,只为和班主任多说说话。多看看那美丽的风景,多听听那亲切的话语。记得吴老师是武汉体院毕业的高材生。当我们班主任的时候,也才从大学毕业20岁刚出头。她把全部的精力和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整天陪伴着我们,哪个同学生病或者有事情没来,吴老师都要询问清楚,关怀备至。她的美丽、她的善良、她的循循善诱、她对我的细心教导和培养,至今历历在目,没齿难忘。
记得有一天放学之后。吴老师找我谈话,让我担任学生班干部。我怕自己干不好,推辞说自己没有能力。吴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像孩子要学走路一样,总是要迈出第一步的,这是锻炼你的机会。也是为同学服务的机会,其中可以学会一些东西的,只要你认真负责,就能干好。为了不辜负班主任的期望,我很努力地去管班上的课堂纪律。有一位经常旷课的学生对我的管理很有意见。一次在我上课的时候,被我管过的那位同学趁我不备,从教室窗外用皮带朝我头部抽了过来。当时,皮带前面的铁扣把我头部刷破,血霎时流了下来,蒙住了我的眼睛。其他同学赶忙报告在办公室的吴老师。吴老师心疼地和同学们一起送我到医务室。那份挂念和关爱,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我们从小学步入中学,在语文写作上刚刚起步。吴老师每次上课,都是那么认真和细心。吴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独特,和今天推行的美国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每次上课前,吴老师会把同年级其他班上一些写的比较好的作文当做范文给我们演讲。间或还让我们把自己写的得意之作在同学们面前朗诵。让大家讨论,指出范文中哪些写的精彩,哪些地方还有不足,如何改进。这样能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至今我还记得,当时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吴老师让我能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作文。使我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种赏识教育的理念,一直启发着我、影响着我。多年后,当我走上讲台,也仿照吴老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那就是案例教学法。当年,年轻靓丽的吴老师一改师道尊严的传习。是我心目中的良师益友。有时候我们还经常到学校后园的教师宿舍去补习功课。记得校园后有一排教师宿舍,其中种有葡萄架的那间宿舍,就是吴老师的房间。房间墙壁上挂着一个漂亮的芦笙。我很好奇地问老师,芦笙是从哪里发音的。吴老师有时候会给我们演奏一曲。至今仍觉得那是人世间最美的天籁之音。我们对音乐的爱好,也是始于那个时期吴老师对我们的启蒙教育。
初中读完之后,那个时候我们凭着一股狂热的信念,报名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干革命。吴老师找我谈话,期望我能多读几年书,要看长远一些,因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当时很不情愿,表示要听毛主席的话,上山下乡是我坚定不移的决心和选择。晚上,吴老师又来到我住在江边的家里,给我母亲讲了很多读书的道理,说服了我的母亲。这样,在母亲的督导下和吴老师的引领下。我读了高中,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可以肯定地说:尊敬的班主任吴老师是我人生旅途上最重要的引路人!
多少年来,每次提到母校三中,思念的最多的就是吴老师,在我脑海里闪现最多的就是吴老师如何像呵护、照顾小弟弟小妹妹那样的帮助我们。前几天,我在整理档案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一份自己入党的外调材料,吴老师给予我的留言和评价,尽管纸已泛黄,然而那流畅的字体我是那么熟悉!就像多少年前吴老师在批改我的日记上批下的评语,是那样的亲切!当时我的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尊敬的老师,您对学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是学生毕业之后,就像远飞的小鸟,不再返回。您对学生的期待和厚望,学生惭愧之极,无以回报,每每走过三中校园门口,让我百感交集。多想进去看看恩师。迟疑的脚步总是迈不开。想当年,尊敬的吴老师对我们是寄予何等的殷殷期待!遗憾地是我走出校门以后,很少再去拜访老师。只是在心底时常想念。多少次,想提笔写写回忆恩师的文字,可是一直情怯,怕写出来的文字不能表达我浓浓的思念情。这一迟疑,就蹉跎了几十年。
前几天,我和儿时好友向阳同学交谈的时候,他提及很想写写他所敬仰的一位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引起我很多联想。从小学到大学,我遇到了很多老师,但是我最感激的,是我的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健康俏丽的吴老师,当年在菁菁校园灿烂的笑容,课堂上那精彩的授课,放学后组织我们开会的情景,在校园介绍我入团一幕,……都已经在我的生命中如影随形,不思量,自难忘。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然而善良美丽、笑意嫣然的吴老师却永远定格在我心中!

爱有时盛放,有时隐匿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为生活的琐碎,面对为我们敞开的爱,我们的心渐渐麻木。蓦然回首,我猛然惊觉:爱仍无怨无悔地延续……
——题记
浓浓的母爱
一直都以为爸爸最爱我,妈妈总是对我不冷不热。因此,对妈妈,我总觉得有些敬畏,甚至有些陌生。那一次,我才真正读懂母爱。我生病了,无力的躺在诊所的病床上,嗓子像着了火似的,额头也滚烫滚烫的。蒙胧中,一个熟悉而忙碌的身影总在我身边穿梭,一会儿摸摸我的额头,一会抬头看看输液瓶中还有多少药水,脸上写满的着急。哦,是妈妈!一会儿,她轻声问:“孩子,想吃点什么?”我摇了摇头。妈妈却买了一瓶八宝粥给我吃。我看着妈妈,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哦,母爱不就像那好喝的八宝粥吗?滋味浓浓的!
如水的父爱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件红的雨衣所牵绊。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爸爸总骑着电动车,披着一件红雨衣来接我。我蹲在前面,头顶是一片红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红色之中,触目所之都是一片红色的无雨的天空。后来的一个下雨天,我在那件单人红雨衣的庇护下,抬头和爸爸说话,却发现爸爸的腿的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爸爸腿的灰色天空,爸爸的两条腿都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红色的无雨天空……忽的,我明白了:父爱如水,它总是默默无声地滋润我的心田。
后记:爱无所不在。母爱,困难时的一根拐杖;父爱,沙漠里的一眼清泉。它看似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当我们静心感悟时,爱的美却在心灵深处点亮一盏明灯。
爱无止境啊!

不知是怎么回事,如今一提到“考试”二字,我的头皮就发麻,内心开始惶恐不安起来,似乎有着太多无可言状的压抑和沉闷。我想,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考试综合症”吧?
细细想想,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师范,经历过或大或小,或正规或随便,或严肃或松弛的考场,恐怕早已不计其数了。尽管没有“高考”那般让人牵肠挂肚、惊心动魄,却也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每一个成长轨迹和每一次人生转折啊。悉数其间,一次次的成功与失败,欢笑与泪水,希冀与落魄……交织成一首首美妙动听的“考试之歌”。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便是自己在那个时代专有名词“考试”下的唯一形象代言词了。
虽然“曾经沧海难为水”,但我还是要衷心地感谢它——考试,是它的公开选拔与赫然题名,成就了我心中的梦想,让我拥有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98年秋,我师范毕业踏上了心仪的教坛。原本以为,有了中师学历的我这下可以稍息片刻了,再也不要像学生时代那样为那个可怕的字眼“考试”而成日里手忙脚乱、寝食难安了。然而,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现实的呈现,迫使自己不得不忧心忡忡了。正当多数人忙碌于各类自学考试,疯狂地向一纸专科或本科毕业证书冲刺时,社会上这个行业那个行业的招聘告示上早已醒目地打出了一致的旗号:大专以上学历。而我等囊中却仅揣个单薄的中师学历证书,那份羞愧那份汗颜自当不言而喻了。无奈之下,我也不得不紧跟时代步伐,加入到自考大军的队伍中去了。在我心中,我深知:今日不学习,明日就下岗。更何况自己从事的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自己要具备“一桶水”,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于是,白天教育教学,晚上挑灯夜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无数个夜晚,我与长灯相伴、无眠为伍,不顾难言的孤独和寂寞,恪守着自拟的自学计划。三年的自考岁月,让我把成功一一品尝,挫折默默承受。终于,历经千辛和万苦后,换来了一张难得的专科学历证书。
正当自己还未顾得上品尝自考成功带来的喜悦,种种与工作有关的“考试”便接踵而至。普通话考试、计算机初中级考试、教师普法教育考试、教师素养考试……可谓种类繁多,应接不暇。尽管为之早已身心俱疲,尽管心中好生厌恶与痛恨之情,尽管明知这些只不过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走过场”罢了……可自己还是不敢不积极应对,敷衍了事。要清楚,想端稳这来之不易的教师饭碗,由不得他们折腾怎么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果真如此,学的快,考得也快,忘得更快。难怪人们常说,考试次数在不断增加,知识和能力却丝毫未增呵!
就在自己忙于应对旨在提高教师素养的各类考试时,就在自己手握专科文凭、所学知识早已忘到九霄云外时,“高学历、高收入、高待遇”的硬杠杠又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击得我措手不及,毫无还手之力。人事制度已改革,学历越高收入越丰,任用为中层领导的概率也就越大;职称评定也相继改革,学历越高评聘的年限就越短,晋升工资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评先评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有的这些,无不意味着自己仍旧是处于“低学历、低收入、低待遇”的群体中的一员。看来,提高学历层次成了在下的当务之急,已势在必行了。可是,此时的自己已经拖家带眷,在工作和生活的磨砺下,早已没有了先前自学时的那种耐心和专注劲儿,更没有那充沛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无助之下,只得选择了国家承认学历但含金量甚微的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段远程教育考试。如今,即将毕业的我回首在东师的那段考试岁月,我真的是心寒啊!说的好听点儿,叫作“本科考试”,事实上也就是平时自己在网络平台上“闲逛逛”,“走马观花”一般,临考试前,圈画出所有的考试重点。到考试时,台上监考老师睁只眼闭只眼,台下交头接耳、对答案、传纸条,甚至个别人还打开电脑(因为是在多媒体室)上网查询起来,一片乌烟瘴气,毫无考场应有的严肃风纪。待到公布课程成绩时,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门门优秀。有时,我不禁扪心自问:将毕业了,你的知识见多了吗?你的能力见长了吗?尽管我知道这样的“本科”得来是“有名无实”,或者干脆说是用金钱买来的,可自己竟还是乐此不疲……
回忆着自己为“考试”而奔波、困顿、迷惑和感伤的岁月,我惊讶地发现:考试对自己来说,已经毫无积极意义可言了。它只不过是自己跳跃农门,改变命运的工具;只不过是自己顺应社会潮流,不被迅即淘汰的工具;只不过是自己立足岗位,谋取生活的工具;只不过是自己借机提升,寻求发展的工具……然而,身上的学识和技能又曾留有几分呢?蓦然,我记起在今年的高考中,某省一名女高中生在各科试卷上填满了控诉高考教育制度弊端的事来。就在人们对她畸形的心态和愚蠢的行为表现出嗤之以鼻、难以理解之态时,我却想说:她的违规举动不正是当今教育制度下的必然结果吗?在今天这个知识大爆炸、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里,人们理应“活到老,学到老”,获取象征高知识水平的“高学历”和“高素养”(不过,这里的“高学历”“高素养”是真本实料的,是和知识技能成正比的。)但是,当这个社会一味肤浅地推崇所标榜的“高学历”和“高素养”,而忽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取而代之的只是以各种形式的“考试”架起通向“双高”的桥梁时,是不是也在无形中滋生和助长了“考试病菌”的繁衍和昌盛?是不是也在真实地反映着我们的教育已发展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而这,又是不是教育的一大悲哀,或者说是一大“软肋”?
看来,要想从根本意义上改变考试制度,还得从改革当今教育制度做起,从转变整个社会思潮和评价观念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