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B4%CD%EA%BE%CF%CA%B5%B6%F9%B5%C4%C2%DF%BC%AD%D1%A7%B5%BC%D2%FD%BA%F3%D1%A7%CF%B0%D0%C4%B5%C3

看完鞠实儿的逻辑学导引后学习心得(1000字)

逻辑多元主义是逻辑学转向的背景,因此鞠教授首先通过对说理、论证、逻辑等概念的界定,以及逻辑家族谱系的展示说明了逻辑的多元性,由此定义逻辑学转向:假定存在一个或是新的或是已知的逻辑类型,取代另一逻辑类型而成为被关注的主流,这一历史事件便是逻辑学转向。
  鞠教授指出,逻辑学的第一次转向为逻辑学的数学转向。19世纪中后期,弗雷格提出逻辑学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清晰描述数学的表达和推理方式,为数学奠定基础。在莱布尼茨、布尔等人的推动下,数理逻辑兴起,取代了作为形式逻辑古典类型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在20世纪初开始成为逻辑学研究的主流。
  作为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鞠教授重点介绍了逻辑学的第二次转向即逻辑学的认知转向。鞠教授认为数学表达方式具有局限性,而目前国际主流逻辑学家正有意识地运用哲学、认知心理学和相关学科对人类知识性质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建立新的逻辑系统,认知转向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证明了逻辑认知已成为逻辑学界研究重点。鞠教授还通过对认知转向目标和实现途径的介绍,使观众对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逻辑学的第三次转向为文化转向,鞠教授从学科自身发展需要、人类社会需要和文化平等原则三个角度分析了文化转向的必要性。西方非形式论证理论从对论证作“形式化”分析到作“语用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其将论证局限于言语行为活动的局限性,迫使逻辑学进行文化转向;逻辑学与人类命运的密切关系也要求逻辑学转向;逻辑学中的文化平等原则直接促使其进行文化转向。鞠教授指出,我们要将逻辑学研究的注意力从科学技术问题转向人类文化的产生与消解。他渊博的学识和热情洋溢、风趣幽默的演讲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欢笑和掌声。

观众积极提问
  在互动环节,鞠教授对观众提出的普遍性是否存在、三次转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尽力给观众满意的答复。晚9时08分,报告会圆满落幕。
  此次学术报告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加深了同学们对于逻辑学发展历史的了解,为同学们今后的逻辑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全新的研究方法。
  附注:鞠实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逻辑学家,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全国重点学科(中山大学逻辑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哲学学科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数学学会数理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逻辑学会会长,《逻辑学研究》主编。主要研究方向:非经典逻辑,逻辑哲学和认知与文化。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7项、省级项目2项;同时还连续主持三期211和二期985项目;在Epistemologia,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Studia Loigca,IJCAI等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刊物和文集发表论著共60余篇。最后,我将对如何阅读本书译本提出建议。若将本序言看作本书译本的一个部分,后者可被誉为深入浅出。读者可以先读序言中关于逻辑学的三个转向的论述,接着按章节顺序阅读正文部分,然后再回过头来研究序言。这一切就犹如:新手出海之前先遥望陌生的远方,接着穿越平静的港湾,然后融入星空下放荡不羁的大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