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番茄(二倍体)马铃薯(四倍体)的种间植物属于六倍体?需详细解释,谢谢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涉及异源多倍体概念。
异源多倍体是指不同的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进行培育。
例如,萝卜和甘蓝是十字花科中不同属的植物,它们的染色体都是18条(2n=18),但是二者的染色体间没有对应关系。将它们杂交,得到的F1在产生配子时,由于萝卜和甘蓝的染色体之间不能配对,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因而F1是高度不育的。用秋水仙素处理,或人工诱导F1的染色体加倍,就可以得到异源四倍体。在异源四倍体中,由于两个种的染色体各具有两套,因而又叫做双二倍体。这种双二倍体既不是萝卜,也不是甘蓝,它是一个新种,叫做萝卜甘蓝。
遗传育种学家鲍文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用普通小麦(六倍体)与黑麦(二倍体)杂交,成功地培育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新物种。过程:小麦作母本,雌配子中有3个染色体组(ABD),共21条染色体,用黑麦作父本,雄配子中有1个染色体组(R),7条染色体,杂交后的子一代包括4个染色体组(ABDR)。这4个染色体组来自不同属的种,因此,子一代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需要用人工的方法将子一代的染色体加倍,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才能受精、结实,繁殖后代。由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杂种子一代染色体加倍产生的小黑麦具有56(42+14)条染色体,是7的八倍,这些染色体组又来自不同属的物种,因此,把这种小黑麦称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24
过程:甲细胞—去壁—甲原生质体 乙细胞—去壁—乙原生质 甲、乙原生质体融合—长出细胞壁—杂种细胞—组织培养—杂种植株 实际上两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细胞核也融合在一起,融合后的细胞就成为(4+2)六倍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2-23
得到的杂交细胞长成的植物体有六个染色体组,由多倍体的概念可知,其属于六倍体。
第3个回答  2011-02-23
折磨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