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名作《东方红》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如题所述

《东方红》原为依《白马调》曲调写成的《移民歌》,由陕北民间歌手李有源改编创作而来。

李有源(1903~1955),出身于黄河畔陕北葭县(今佳县)的一个贫农家庭。在陕北这个民歌丰富的地方,李有源从小就听惯了民歌欢快的节奏和富有感染力的曲调以及人们那向往美好生活的歌声,并在生产劳动中,又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因此,李有源知道如何运用民歌形式去反映人们的生活、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他为了表达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热爱,用陕北著名的民歌《骑白马》的优美曲调,改写成了《东方红》,使《东方红》这首不朽的传世之作一经从中国革命的摇篮——陕北传出,便在中国家喻户晓,并响彻了全世界。

《东方红》基本沿用了《骑白马》这一唱词格式与曲调骨架,即:四句一段,落音分别为re、re、re、so。第一句六言(分为两个三言的短句),余三句皆为七言,第三句尾有衬腔“呼儿嗨哟”与第四句紧接。由于内容的改变,速度、节奏、唱腔都作了相应的变化。

20世纪30年代初,陕北的庄稼人在窑洞热烈地谈论着一个崭新的话题:“红军快到咱们这儿了!”“毛主席来到了陕北,咱们穷人这下有指望了。”亲眼看到了红军的李有源在自己的破窑洞中,心情更是不能平静。他想用民歌来歌颂这些奔赴抗日前线的人民军队,这些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救国救民的八路军!他天天想、夜夜想,连走路都哼着民歌调子。自己编了几首歌颂党、歌颂毛主席的歌,但是总感觉这些歌都没有能够深刻地反映出自己和人民对党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之情。

一天走在路上,李有源忽然望见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他突然想到党和毛主席的英明伟大,不正像这东方升起的太阳吗?阳光普照大地,温暖着每个劳动人民的心房,引导人民永远向前进!想到这儿,他不由得笑起来。晚上,回到自己的窑洞,李有源在油灯下,终于用陕北著名的民歌《骑白马》的优美曲调,完成了《东方红》。

1966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定名为“东方红一号”,1967年初,有关方面确定“东方红一号”要播放《东方红》乐曲。1970年4月24日晚9时35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3分钟后,卫星从太空发回信号,而这信号就是人人皆知的《东方红》乐曲!乐曲清晰洪亮,通过广播传遍了全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9
东方红的原曲调是山西晋西北民歌《芝麻油》。1938年由山东人安波用这首晋西北民歌改编为《白马歌》(事实上白马歌在晋西北已经传唱开了,白坚、刘炽、贺绿丁等都是见证人),成为陕北新民歌。后由佳县李锦琦老师编词,公木等人改编,由李有源、李增正侄叔传唱的(移民歌)。这就是东方红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