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探究:鲁迅的童年(读书报告)

如题所述

1、鲁迅的童年,可以说是欢乐的,也可以说是凄苦的,更确切的说,是一个从天上到人间的转变过程。对于他的童年,鲁迅自述为:“我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受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一年多,死去了。”这一段平实的文字看起来简单,实则概括了鲁迅“从天上到人间”的童年。鲁迅的家庭,童年,都可以说是封建主义压迫下产生出的悲剧下面将具体分析他的童年。

2、首先,要想走进他的生活,必将先走进他的作品,在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另一篇文集《呐喊》中,大致有四篇提到了他的童年。其中《故乡》是写他在“天上”的那一段童年。其中写道“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从“少爷”二字便可看出那时鲁迅的阔绰。他的家里有田地,有钱,有佣人,衣食无忧,自由自在。《故乡》中主要讲了鲁迅和闰土之间的事,在那一段欢乐生活里,鲁迅自由自在,阔绰,闲在,完全是“贵族大少爷”的生活。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家庭的经济条件也是非常不错的,有佣人,受到远房叔祖的教导,读了许多书,压岁钱也会有几百文,生活也是不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大致写的是他自由自在的童年。在百草园中,鲁迅无忧无虑,每天是以鸟兽为友,花草为伴,过得也甚是很快乐,即使是到了有着严苛的老先生的三味书屋也是如此,学习虽然苦,但鲁迅凭借着自身的机智,聪明也能应付,所以并未从他的文字中并未有着不满。但百草园最终还是失去了,卖给了另一位贵族。这就不得不提到鲁迅家族的衰败了。《朝花夕拾》中最为明显的一篇文章便是《父亲的病》。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通过与庸医(所谓的神医)打交道,从其中被榨取了不少钱财,也渐渐发现了社会的黑暗。在“神医”的“治疗”下,他的父亲还是未能康复。也可以说,他的父亲是被庸医治死的。这一段生活对他的打击实在很大,但这也让他更加清醒,更加痛恨封建社会,也使他在未来时刻斗争着,一直不放弃,像猫头鹰那样,在夜深人静的黑暗与寂静中见证着一个个卑鄙无耻行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用犀利的笔触,刻薄的话语批判着封建社会伟人所不齿的内幕行为。

3、从一些资料中也可以看出鲁迅从天上到人间的生活。鲁迅出生在绍兴的一个大家之中,他的祖父周福清,号介孚,进士出身,身价不低,当着朝中大官。鲁迅一出生,位置就极为优越,因为他是周家的长孙。“长子长孙”的观念决定了鲁迅“幸福”的童年。确实,在前一段童年中他确实有着不错的生活,就像故乡所描写的那样。但是1893年时,一切戛然而止。周福清因受贿而入狱,为了不使周家的支柱被斩,周家的四五十亩水田变卖了一半,四处打点。而鲁迅的父亲因受牵连,忧愤交加,大病不起。从此“大少爷”也只能出入当铺和药店了。数次和庸医,骗子打交道,使鲁迅在童年即接触了许多社会上的阴暗面。但即使用出了周家的许多钱财,鲁迅的父亲仍然未能好转。直到鲁迅的父亲离世,周家也全部破产。试想,从一个大少爷突然变成了一个“乞丐”,又有谁能接受得了呢?可以说,鲁迅是深受封建社会的迫害的,所以他在抨击那个阴暗的社会是才能那么令人产生共鸣。面对自己的“仇人”,自然不会留情。所以鲁迅对社会的阴暗面的接触使他留下了阴影,成了一副猜疑,刻薄的性格。

4、总的来说,鲁迅从天上到人间的转变,虽然凄苦,令人同情,但确实也炼就了他的性格,使他的思想更为深刻,留下了一篇篇思想深刻,扣人心弦的文章。

简介:

1、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2、早年经历:鲁迅于1881年八月初三出生。1886年入私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其五六岁时,大人都称 鲁迅为“胡羊尾巴”。赞扬鲁迅小而灵活。1892年正月,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书。在塾中,喜欢趁空余时间描画,并搜集图画。在上学时,鲁迅因给父亲买药而迟到被先生批评,后来他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从此再没有迟到。鲁迅外公家在安桥头,聚族而居。

3、弃医从文: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刀的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虽然和日本人一样身强体壮,但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07
1、鲁迅的童年,可以说是欢乐的,也可以说是凄苦的,更确切的说,是一个从天上到人间的转变过程。对于他的童年,鲁迅自述为:“我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受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一年多,死去了。”这一段平实的文字看起来简单,实则概括了鲁迅“从天上到人间”的童年。鲁迅的家庭,童年,都可以说是封建主义压迫下产生出的悲剧下面将具体分析他的童年。
2、首先,要想走进他的生活,必将先走进他的作品,在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另一篇文集《呐喊》中,大致有四篇提到了他的童年。其中《故乡》是写他在“天上”的那一段童年。其中写道“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从“少爷”二字便可看出那时鲁迅的阔绰。他的家里有田地,有钱,有佣人,衣食无忧,自由自在。《故乡》中主要讲了鲁迅和闰土之间的事,在那一段欢乐生活里,鲁迅自由自在,阔绰,闲在,完全是“贵族大少爷”的生活。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家庭的经济条件也是非常不错的,有佣人,受到远房叔祖的教导,读了许多书,压岁钱也会有几百文,生活也是不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大致写的是他自由自在的童年。在百草园中,鲁迅无忧无虑,每天是以鸟兽为友,花草为伴,过得也甚是很快乐,即使是到了有着严苛的老先生的三味书屋也是如此,学习虽然苦,但鲁迅凭借着自身的机智,聪明也能应付,所以并未从他的文字中并未有着不满。但百草园最终还是失去了,卖给了另一位贵族。这就不得不提到鲁迅家族的衰败了。《朝花夕拾》中最为明显的一篇文章便是《父亲的病》。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通过与庸医(所谓的神医)打交道,从其中被榨取了不少钱财,也渐渐发现了社会的黑暗。在“神医”的“治疗”下,他的父亲还是未能康复。也可以说,他的父亲是被庸医治死的。这一段生活对他的打击实在很大,但这也让他更加清醒,更加痛恨封建社会,也使他在未来时刻斗争着,一直不放弃,像猫头鹰那样,在夜深人静的黑暗与寂静中见证着一个个卑鄙无耻行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用犀利的笔触,刻薄的话语批判着封建社会伟人所不齿的内幕行为。
3、从一些资料中也可以看出鲁迅从天上到人间的生活。鲁迅出生在绍兴的一个大家之中,他的祖父周福清,号介孚,进士出身,身价不低,当着朝中大官。鲁迅一出生,位置就极为优越,因为他是周家的长孙。“长子长孙”的观念决定了鲁迅“幸福”的童年。确实,在前一段童年中他确实有着不错的生活,就像故乡所描写的那样。但是1893年时,一切戛然而止。周福清因受贿而入狱,为了不使周家的支柱被斩,周家的四五十亩水田变卖了一半,四处打点。而鲁迅的父亲因受牵连,忧愤交加,大病不起。从此“大少爷”也只能出入当铺和药店了。数次和庸医,骗子打交道,使鲁迅在童年即接触了许多社会上的阴暗面。但即使用出了周家的许多钱财,鲁迅的父亲仍然未能好转。直到鲁迅的父亲离世,周家也全部破产。试想,从一个大少爷突然变成了一个“乞丐”,又有谁能接受得了呢?可以说,鲁迅是深受封建社会的迫害的,所以他在抨击那个阴暗的社会是才能那么令人产生共鸣。面对自己的“仇人”,自然不会留情。所以鲁迅对社会的阴暗面的接触使他留下了阴影,成了一副猜疑,刻薄的性格。
4、总的来说,鲁迅从天上到人间的转变,虽然凄苦,令人同情,但确实也炼就了他的性格,使他的思想更为深刻,留下了一篇篇思想深刻,扣人心弦的文章。
简介:
1、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2、早年经历:鲁迅于1881年八月初三出生。1886年入私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其五六岁时,大人都称 鲁迅为“胡羊尾巴”。赞扬鲁迅小而灵活。1892年正月,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书。在塾中,喜欢趁空余时间描画,并搜集图画。在上学时,鲁迅因给父亲买药而迟到被先生批评,后来他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从此再没有迟到。鲁迅外公家在安桥头,聚族而居。
3、弃医从文: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刀的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虽然和日本人一样身强体壮,但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推荐于 2019-08-08
提交成功!
已经为你找到更多好答案~
查看相似答案
查看下一条回答
查看全部4个回答
有了这本初中语文课堂笔记,孩子再也不用担心语文成绩了!

00:34
课堂笔记
广告
更多专家
专题探究:鲁迅的童年(读书报告)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8-10
自己写比较好
第3个回答  2020-10-18
1、鲁迅的bai童年,可以说是欢乐du的,也可以说是凄苦的,更确切的说,是zhi一个从天上dao到人间的转变过程。对于他的童年,鲁迅自述为:“我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受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一年多,死去了。”这一段平实的文字看起来简单,实则概括了鲁迅“从天上到人间”的童年。鲁迅的家庭,童年,都可以说是封建主义压迫下产生出的悲剧下面将具体分析他的童年。

2、首先,要想走进他的生活,必将先走进他的作品,在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另一篇文集《呐喊》中,大致有四篇提到了他的童年。其中《故乡》是写他在“天上”的那一段童年。其中写道“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从“少爷”二字便可看出那时鲁迅的阔绰。他的家里有田地,有钱,有佣人,衣食无忧,自由自在。《故乡》中主要讲了鲁迅和闰土之间的事,在那一段欢乐生活里,鲁迅自由自在,阔绰,闲在,完全是“贵族大少爷”的生活。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家庭的经济条件也是非常不错的,有佣人,受到远房叔祖的教导,读了许多书,压岁钱也会有几百文,生活也是不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大致写的是他自由自在的童年。在百草园中,鲁迅无忧无虑,每天是以鸟兽为友,花草为伴,过得也甚是很快乐,即使是到了有着严苛的老先生的三味书屋也是如此,学习虽然苦,但鲁迅凭借着自身的机智,聪明也能应付,所以并未从他的文字中并未有着不满。但百草园最终还是失去了,卖给了另一位贵族。这就不得不提到鲁迅家族的衰败了。《朝花夕拾》中最为明显的一篇文章便是《父亲的病》。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通过与庸医(所谓的神医)打交道,从其中被榨取了不少钱财,也渐渐发现了社会的黑暗。在“神医”的“治疗”下,他的父亲还是未能康复。也可以说,他的父亲是被庸医治死的。这一段生活对他的打击实在很大,但这也让他更加清醒,更加痛恨封建社会,也使他在未来时刻斗争着,一直不放弃,像猫头鹰那样,在夜深人静的黑暗与寂静中见证着一个个卑鄙无耻行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用犀利的笔触,刻薄的话语批判着封建社会伟人所不齿的内幕行为。

3、从一些资料中也可以看出鲁迅从天上到人间的生活。鲁迅出生在绍兴的一个大家之中,他的祖父周福清,号介孚,进士出身,身价不低,当着朝中大官。鲁迅一出生,位置就极为优越,因为他是周家的长孙。“长子长孙”的观念决定了鲁迅“幸福”的童年。确实,在前一段童年中他确实有着不错的生活,就像故乡所描写的那样。但是1893年时,一切戛然而止。周福清因受贿而入狱,为了不使周家的支柱被斩,周家的四五十亩水田变卖了一半,四处打点。而鲁迅的父亲因受牵连,忧愤交加,大病不起。从此“大少爷”也只能出入当铺和药店了。数次和庸医,骗子打交道,使鲁迅在童年即接触了许多社会上的阴暗面。但即使用出了周家的许多钱财,鲁迅的父亲仍然未能好转。直到鲁迅的父亲离世,周家也全部破产。试想,从一个大少爷突然变成了一个“乞丐”,又有谁能接受得了呢?可以说,鲁迅是深受封建社会的迫害的,所以他在抨击那个阴暗的社会是才能那么令人产生共鸣。面对自己的“仇人”,自然不会留情。所以鲁迅对社会的阴暗面的接触使他留下了阴影,成了一副猜疑,刻薄的性格。

4、总的来说,鲁迅从天上到人间的转变,虽然凄苦,令人同情,但确实也炼就了他的性格,使他的思想更为深刻,留下了一篇篇思想深刻,扣人心弦的文章。

简介:

1、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2、早年经历:鲁迅于1881年八月初三出生。1886年入私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其五六岁时,大人都称 鲁迅为“胡羊尾巴”。赞扬鲁迅小而灵活。1892年正月,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书。在塾中,喜欢趁空余时间描画,并搜集图画。在上学时,鲁迅因给父亲买药而迟到被先生批评,后来他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从此再没有迟到。鲁迅外公家在安桥头,聚族而居。

3、弃医从文: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刀的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虽然和日本人一样身强体壮,但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第4个回答  2020-10-17
贼不好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