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三生石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三生石的由来和含义???四个问题都要同时回答!

如题所述

三生石——“三生”,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一个人的前生、今生和来生。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

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的碑文,

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

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

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此石当襟尚可扪,石旁斜插竹千根。

清风不改疑圆泽,素质难雕信李源。

驱入烟中身是幻,歌从川上语无痕。

两言入妙勤修道,竹院云深性自存。

上面这首《三生石》诗系明代的袁宏道所写,写的是杭州灵隐与下天竺

法镜寺之间那块“三生石”的故事。这则故事古老而伤感:话说唐时洛

阳名士李源,字子澄,是一位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其父名李橙。唐玄

宗末年,发生安禄山之乱,李橙死于乱军之手。李源见父亲已死,悲痛

万分,复见世事纷扰,遂绝意仕途,发愿为父守孝,至死一不为官二不

娶妻。就到惠林寺隐居起来,渐渐地,发现寺中僧人圆泽颇有文才,为

人又纯正,故结为莫逆之交。闲时,两人游山玩水,追古寻幽,遣兴抒

怀,常有诗词歌赋相和。

有一次,两人同游峨嵋山。李源本想从荆州沿三峡到峨嵋山。圆泽

觉得这样不好,认为从首都长安斜谷路过去更为方便。李源坚决不答应

说:“我已下决心谢绝人世,更无追求仕途的欲望,岂可再提到什么京

师长安呢!”

圆泽沉默良久,说:“行止本不由人定,那就随你所愿吧。”于是两人

从荆州入四川。路过南浦这个地方时,他们看见一位妇女,背负瓦瓮在

汲泉水。只见她外穿旧衣,内着锦裆,身怀六甲的样子。圆泽平静地对

李源说:“她就是我要托身转世的所在。”李源不明白圆泽的话,忙问

“你说什么?”圆泽说:“这位妇人姓王,我本该成为她的儿子,已经

怀了三年了,因为我迟迟不来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亲,养不了儿

子。今天既然遇上了,看来已无法躲避。你当念佛号助我速生。”圆泽

香汤沐浴后,对李源说:“我与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大限已到

就此别过。三天之后,你要到我投身的家里来,那时正在为新生儿沐浴

新生儿就是我的再生,我那时将以笑为验。还有请你记住,十三年后,

我们还会在杭州灵隐天竺相见。”李源知道圆泽所说非妄,心生悲戚之

心,不得不与圆泽诀别。圆泽说罢趺跏坐化了。那边厢王姓妇女生下了

儿子。三日后,李源依嘱到圆泽投胎的家里看他,果然,那小儿正被沐

浴着,他见李源来,冲着他咧开嘴笑起来。自从圆泽转世后,李源无心

去峨嵋山,返身隐居于惠林寺。于日升月落之间,十三个春秋过去了。

李源不忘旧约,只身从洛阳前往杭州,欲在灵隐天竺与圆泽相会。天竺

道上,观不尽诱人景色,听不尽溪泉淙淙。但李源无心赏景,他只想看

到前世的好友圆泽。边走边想:他真能践约吗?他还像自己那样记住今

天这个日子吗?他会不会早忘了十三年前的盟约了?可他一刻都不敢忘!

心心念念记着这个前世今生的约,圆泽会不会因为隔了世而淡忘了呢?

来到葛源亭畔,正在寻思间,只听有人在隐隐约约地叫喊他:“李源,

李源!”他源循声望去,只见涧水对岸,有一牧童,梳着菱髻,骑在牛

背上唱着竹枝词,一见是他,便朝他挥手相喊:“李源,李源!”李源

仔细一看,发现这牧童形貌酷似前世的圆泽,便知圆泽是真的守约的。

转世为牧童的圆泽坐在牛背上,对着他唱了一首竹枝词: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李源知道圆泽虽身是隔世之身,然旧日性情没有变,一时间百感交集,

晃似前世的圆泽朝他走来了,他问:“你身体好吗?”圆泽笑着说:

“李公,你是个守信用的人!可惜你的尘缘未了,我们无法再续前缘了,

请你继续勤加苦修。”说完又唱道: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唱罢,牧童拂袖隐入烟霞而去。

故事到此,嘎然而止。余音缭绕,悲凄哽咽。人世难得一知音,高山流水,

心心相印。谁知在最不能离别的情况下,生生地永诀了。此情此意何以堪!

何以遣!好不容易捱到十三个年头,相约会面的日子终于来了,谁知此身

已非彼身,一转眼已成百年身了!人是故人,身已非他,话是故人语,却

凄凉难抑: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阴阳两世人,自然走不到

一块。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一方隐入烟霞而去,另一方多了一层悲凉

与伤感。三生盟约,却只能一生受用!

有人看了这个故事,会问:明明是两生,如何说成三生?有两种见解或者

说法:其一是,所谓的“三生”,即指李源见的第一次是圆泽的本身,第

二次见的是圆泽的后身,第三次见的则是圆泽化入烟霞而去的化身;

其二是,李源与圆泽相见不过两生,就是前身与后身。根据宋赞宁禅师的

解释,圆泽后来又为比丘,故称三生。这个解释有些牵强,但可列为一说。

然不管如何,三生石的名称就这样定了下来。

从这个故事来看,好象“三生石”这个名称是从唐朝开始叫起来的。而其

实,远在此之前,就已存在了。南朝诗谢灵运曾写过一首《三生石》诗,

诗存于《灵隐寺志》,诗曰:

四城有顿踬,三世无极已。

浮欢昧眼前,沉忧贯终始。

壮龄缓前期,颓年迫暮齿。

挥霍梦幻顷,飘忽风雷起。

良缘殆未谢,时逝不可俟。

惊拟灵鹫山,尚想祗洹轨。

绝溜飞庭前,高林映窗里。

禅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

这说明三生石在谢灵运时早就存在了,并非从唐朝开始。李源在历史上实

有其人,《太平广记》载有他的事迹。这则故事可能是后人根据佛教因果

轮回的实质,将石三生与李源的事迹牵附在一起,演变出这么一个故事来。

如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把两个朝代的人或事牵扯到一块儿,演化出

一个千古悲剧来一样。

原来的故事说的是两位男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与隔世之约。其实到了后来,三生石的意义已成情人间的盟誓证物了。一对有情人,站在“三生石”前,定会许下三生盟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愿望是美好的,誓言是感人的,但海誓山盟如同窗前的浮云,一转眼就飘过去了。当一身孤寂再次来到三生石前,轻轻抚摸着那块字迹模糊,经风历雨的石头,不就是抚摸自己心灵上因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而留下的伤痕么!一段千古佳话,比附于一块普通的石头之上。而这块石头躺在乱草丛中,几被枯叶覆盖住。举目四顾,一派萧瑟,寒鸦点点处,无有人影。是不是再也没有人相信“三生石”的盟约了?是不是千古爱情没有了可以践约的所在——一块普通石头不足以动人心魄?是不是所有的“海枯石烂”成了“海誓山盟”的终结之所?当初圆泽化入烟霞,把李源十三年的美好期待都打破了:辛辛苦苦等待来的相见,却是如此之结局!令人想起“相见争如不见”的诗句来。圆泽唱着“却回烟棹下瞿塘”就不知所终了,可见得有情人再见容易相处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许得几世呢?恐怕连一世都难呢!面对这块普通却不甚平凡的石头,人们禁不住要问:人间真的有轮回吗?情人之间真有因缘之说吗?如若有,那么,何以会在诺言面前毁了约;何以会情人反成了仇人?“三生石”的故事越精彩越迷离,后人的疑惑就越稠密。今人张春耘先生到过三生石前,回去之后写了首诗:山前庙后独愁索,哲学自己陷迷惑。不知前世谁是我,此生过后又为何!生老病死痛折磨,更有相思无人说!人有一辈苦已多,怎堪三生为践约!三生石前问一声,人间哪里修正果!问石石不语,问山山无声。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于恍惚之间,一阵钟声剪空而来,不落言诠地划破心中的迷团,好似佛祖从远处传来声音:情是妄念,四大皆空,万物皆无。所以,面对三生石,说什么便都是云烟一朵了。

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 圆泽和尚 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宋朝的大诗人、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写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僧圆泽传》,这个故事发生于唐朝 ,距离苏东坡的年代并不远,而且人事时地物都记载得很详尽,相信是个真实的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4
在三天竺(法镜寺)后右侧的一块废弃的茶园寻到了三生石。环顾四周,乱石纵横,杂草丛生,荒芜不堪。
三生石是一块状貌奇钦奇磊落的巨石。三个红色的篆字——“三生石”碗口般大小,刻在内侧很不显眼。石头较光滑的一面,镌刻上一段碑文:
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些身虽异性常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掉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人生在世,如果只是穿衣吃饭,结婚生子,那与动物何异?人生最大的乐趣、最大的意义就在“情义”二字。
读过《红楼梦》的人当记得,作品中的主人公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由来原是为了还情义债。小说写道: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赤霞宫中有位神瑛侍者常在灵河边行走,看见这株仙草可爱,就每日用甘露灌溉它。后来,神瑛侍者下凡出去了,成为荣国府贾政的公子——贾宝玉。这受过神瑛侍者恩惠的绛珠仙草因得甘露滋润,脱胎成人。只因要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下凡来了,这就是江南苏州林家的女公子——林黛玉。
情义最重。和尚圆泽以“三生”酬报李源的友谊,其情之高,其义之厚,无法衡量,真可谓情天义地!
第2个回答  2014-03-14
,你为古刹,我为青灯;那一世,你为落花,我为绣女;那一世,你为青石,我为月芽儿;那一世,你为强人,我为骏马。我知道,我将生生世世与你结缘。于是我跪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在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你,求他让我们结一段美丽情愫。佛于是把我变成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关下,我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期盼,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泪水。然而你,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我于是这样枯萎了,在我死去的那一瞬间,我看清了你脸上的惊讶,你捧起我的枝叶,泪湿衣襟。那一刻,我含笑。回到佛前,我泪垂不止,长跪不起。佛垂首,叹息。
三生石第二世

那一世,你为皇帝,我为战俘,你是那样意气风发,少年得志。在我父兄叛乱后,你怒发冲冠。我满身愧疚,满身痛楚。你杀光我的族人,抢掠我回宫,带回一个满身素缟的异族王妃。 你说,你等得好苦,你会爱我,照顾我,生生世世长相厮守。是的,我爱你,在生命的轮回中,我是经过了怎样的期盼与你相逢啊。 然而我,抽出你腰间的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我无声的睁大双眼,轻声说:“对不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