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第一中学的搬迁风波

如题所述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湖南省邵阳县一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邵阳县最好的高中,但2004年的一场“搬迁风波”使得学校不仅流失了大量骨干教师,还负债累累。 邵阳县一中不足40亩的校园被密密麻麻的民宅所包围。“在整个湖南省再也找不到像一中这么差的县一中了,从1953年搬迁到这里至今,校园面积只扩大了两亩地。”邵阳县一中一位教师说。
目前,邵阳县一中有3000多名师生,而正规的教学楼只有一栋,显然不够容纳高中3个年级、每个年级13个班的学生上课。于是,原来用于做实验用的科教楼被改成了教学楼,一个班级甚至被安排到学校租来的男生宿舍楼里上课。校园中所谓的运动场只有5个篮球架和一块不大的空地。
学生宿舍也很紧张。该校只有一栋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女生宿舍,很多女生被安排住在县一中从邵阳县武装部租用的一栋楼房里。
校园面积严重制约了这所高中的发展。2002年,邵阳县政府考虑到邵阳县一中就地难以扩展,计划在大木山开发区安排357亩土地用于建设新一中,并成立了“一中搬迁指挥部”。但这片地并非是政府无偿划拨的,而是由邵阳县一中贷款购买,价格约为每亩1万元。
2003年,邵阳县一中从建设银行邵阳县支行贷款250万元用于购买土地、规划等。随后又贷款280万元缴纳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防洪保安资金和耕地开垦费,并办理了相关国土手续。 2003年,邵阳县一中通过银行贷款在县城大木山开发区购买了357亩土地计划建设“新一中”,此后投入近900万元用于前期建设。但6年过去了,在“新一中”土地上却盖起了一所民办学校——邵阳县石齐学校。邵阳县一中却因还不起贷款上了银行的黑名单。
2004年,邵阳县籍商人、湖南丰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都集团”)董事长王石齐承诺投资1.5亿元办学,但同时开出的条件是,以300万元的价格购买“新一中”的357亩地。丰都集团是以30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新一中校址,钱却给县政府。
“钱给政府,由政府来统筹,以后一中没钱了可以由政府来兜底。”一中某教师说道。
虽然如此,但是学校里却仍未从县政府那里得到过钱.邵阳县一中众多教师认为这对学校造成了严重伤害。
2005年8月,石齐学校第一期工程完工,同年秋季开始招生,尽管硬件设施一流,但因为是民办学校,很多学生和家长仍持观望态度。2005年9月10日,邵阳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允许民办学校从县内公办学校招聘教师,应聘教师可保留公办教师身份,解聘后可回原来学校参加竞聘”。
“这个文件的实质就是为石齐学校从县一中挖教师保驾护航。”邵阳县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称。2005年,邵阳县一中的任课教师只有100多人,但仅当年9月,石齐学校就从县一中挖走了42名教师,“挖走了一个管后勤的副校长、一个教导主任,任课教师也大都是40多岁的骨干教师,很多还是班主任。”
当年秋季,石齐学校还从县一中挖走了近半数的高二、高三学生,“带走的都是好学生,年级前100名被带走了一多半。挖别人学校的在籍学生,他们这么做是违反省湖南省教育厅文件的。”邵阳县一中一位教师说。
据湖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学校“不得招收外校在籍学生来校寄读或借读”。
邵阳县一中自从这场搬迁风波之后没落了很多,不但流失了大量高级教师,还有大量优才生.
如今,邵阳县大多数居民都认为县城最好的中学是石齐学校。邵阳县一中很多教师将石齐学校的出现视为“狼来了”,但有些人却认为石齐学校是一条“鲶鱼”,打破了原本沉寂的邵阳县高中教育,使县一中在竞争中得到了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