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的大咖们为什么不像德云社那样大规模举办商演,具体是什么原因呢

如题所述

商演全称叫商业演出,既然是商业,那就得考虑成本和收益的问题。商演一般有专业的演出公司在操作,他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盈利。

举办一场商演,背后的成本可不少,其中有两块大头,分别是演员的劳务费用和场租费。如果说演员的劳务费还可以协商、上下浮动的话,场租费可是固定费用,省不了的。一般上千人的演出场馆,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一日的租金都在5万元左右,演出商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把这五万赚回来,否则就亏大发了,完全没得玩。


1000人的剧场,如果全部坐满的话,平均票价只要50块,票房总收入就有五万了,和看一场电影的价钱差不多,看起来应该不难。问题就在于,哪位相声界的大咖有这个魄力,说写我的名字,50块钱一张票,保证给你卖满了,有吗?


如果这点底气都没有,还谈什么商演啊,老老实实去下乡慰问挺好的,偶尔再去电视台当个评委,去曲协开个会,反正都有福利可拿,活的也挺滋润。

商演和慰问演出不一样,那是要从观众的手里拿来真金白银的;观众可不傻,如果人家觉得值,花五百、五千甚至更多,也有人买单;如果觉得不值,那五十也嫌多。


相声说到底是一门大众艺术,主要目的应该是讨观众开心;演员应该研究观众喜欢听什么,看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满足,这才是一个相声演员应该干的活儿。但是,曲艺院团内部的演员并不这么想,因为他们赚不到观众的票钱,人家拿的是工资和奖金,决定权在领导手里,那么研究的方向就自然而然的变了,心里想的是怎么讨领导欢心,那节目能好得了吗?

我个人觉得,所有的曲艺院团都应该放下身段,去接触市场,倾听普通观众的需求;即便是要慰问,那也得创作出符合受众需求的作品吧,否则你慰问都没人听了,怎么能起到慰问的目的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0
没有群众基础。德云社火之前,老百姓看相声都在电视里看,如电视晚会呀,电视娱乐节目呀,在其他地方很少能看到。久而久之,大家都以为相声就是电视台播的,居庙堂之高,忘了相声以前都是在茶肆书社听的,只要领导喜欢,老百姓喜不喜欢无所谓,反正:不用卖票。长此以往就没有真本事脱离群众了。
没有真本事。相声水平的高低,最好的经检验就是老百姓喜爱与否,老百姓不喜欢,他们也就不敢举办商演。
没有运营手段。大咖们属体制内工资的,旱涝保收,自然就不会去思考如何提高相声水平增加卖门票数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