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富强有关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1. 和富强有关的诗句

所谓”国家富强“可以理解为赞美国家的强盛,也可以理解为国家衰败时的浓浓爱国主义和美好愿景。

忆昔二首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本诗梗概:其中所描述的盛唐时期人民安乐、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戛然而止,“渔阳鼙鼓动地来”,致使“九重城阙烟尘生”——“安史之乱”爆发了,伟大的唐朝自颠峰急剧向下滑落,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幕历史大戏,至此灯光一下子黯淡了。但是,江山代有英杰出。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时代,又会有新的英雄因时依势而出,五彩眩然,英姿勃发,令人目不暇接。

2. 关于“富强”的诗句有哪些

1.《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2.《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 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上 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从军行·其二》 唐代: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5.《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 关于富强的词语

国富民强、安居乐业、兴国安邦、兵强马壮、物阜民丰、国富民强、国富兵强、民殷国富,具体解释如下:

1、国富民强 [ guó fù mín qiáng ]

【解释】: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译文】:国家富足,人民强健,大家平安泰平。

2、安居乐业

【解释】: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出自】:南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皆归心于我矣。”

【译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养育子孙后代,天下安定太平,都爱戴服从我。

3、兴国安邦

【解释】:使国家兴盛、安定。

【出自】: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安排打凤牢龙计,准备兴邦立国机。”

【译文】:制定寻找合适人选的计划,准备振兴国家的机会。

4、兵强马壮: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解释】: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

【出自】: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译文】:天子难道生来就是做天子的吗,不过是因为兵强马壮(靠武力的强大)才使他成了天子。

5、物阜民丰

【解释】: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阜,盛,多。

【出自】:《东周列国志》一回:话说周朝,自武王伐纣,即天子位。成康继之,真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译文】:话说周朝,从周武王讨伐商纣,即天子位。成王、康王继承的,真是个文修武偃,物产丰饶,百姓安乐。

4. 与 富强有关的成语

强有关的成语弱肉强食 自强不息 发奋图强 差强人意 牵强附会 强聒不舍繁荣富强 强颜欢笑 强词夺理 争强好胜 强人所难 身强力壮锄强扶弱 外强中干 兵强马壮 强弩之末 恃强凌弱 精兵强将畏强欺弱 不惮强御 按强助弱 以强欺弱 强作解人 强自取柱强食靡角 强死强活 兵强则灭 倔头强脑 不畏 *** 强打精神强得易贫 顽强不屈 强而后可 木强则折 强枝弱本 *** 民意强兵猛将 畏强凌弱 济弱锄强 强毅果敢 富国强民 不畏强权强食自爱 逞强称能 强宗右姓 勉勉强强 国无常强 强唇劣嘴摧折豪强 强直自遂 强嘴拗舌 强加于人 强弱异势 革新图强恶醉强酒 治乱强弱 精明强干 强嘴硬牙 强而示弱 强不凌弱。

5. 关于富强的的成语

安国富民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出处:《汉书·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安居乐业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出处:《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风调雨顺 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出处:《六韬》:“既而克殷,风凋雨顺。”

富国安民 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出处:《后汉书·方术许杨传》:“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谣童之言,将有征于此,诚愿以死效力。”

国富兵强 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出处:《韩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战国策·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国富民安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出处:《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国富民丰 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6. 《论语》中有关富强的句子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为政篇第二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5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2.6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7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8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瘦哉?人焉瘦哉?”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2 子曰:“君子不器。”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2.19 哀公问曰:“何为 *** 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 *** 服;举枉错诸直, *** 不服。”

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八佾篇第三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2 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3.6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3.7 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3.10 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3.11 或问 之说。

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