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不及位,必受其累 ——怎样使个人能力与工作岗位相匹配

如题所述

孔子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意思是说,人的德行、修养要同他的社会、团体、家庭等地位相匹配,否则就会招致灾祸。如果按照圣人的说法,我们可以说: 才不及位,必受其累。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能力如果与工作岗位的要求不匹配,他就难以胜任,徒增许多烦恼。
三国时期的袁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原有一手好牌,却被他打个稀烂。袁绍有着四世三公之后的显赫身份,作为地盘最广、号召力最强的军阀,更应该成就一番大事业,但他却在历史舞台上输给了实力悬殊的曹操。究其原因,在于他心胸狭隘,刚愎自用,优柔寡断,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聪明,听不进他人的建议,缺乏有效的领导力。纵使他占有绝对优势,可是因自己的才能不济,从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动权,到官渡之战的惨败,最终也输了个精光。难怪曹操这样评论他:“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前几年的谍战剧《战后之战》中,也塑造了一个能力与职位不匹配的人物形象。作为国民党高层军官钟杞达,受领押送日本战犯石岩夫到南京审判的任务后,自踏上去天津的路途开始,从禁不住美色诱惑,意欲图谋不轨,到虚张声势向民众邀功,再到从天津返回南京的火车上,被石岩夫旧部威逼至瑟瑟发抖。钟杞达位高而智少,甚至为部属所耻笑,与国民党军委会总督察董玉清狡诈、阴险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足一个生动的“跳梁小丑”。
小王是一家互联网运营公司技术骨干,因工作认真、技术过硬深得领导的信任和认可。技术部主管位置空缺后,小王顺理成章当上了部门主管。本是众归所望的结果,可是小王上任不久,整个部门的运营陷入混乱,项目进度迟缓,信息沟通不畅等,导致大家怨声载道。 原来,小王的优势在于技术开发和执行力,不懂得管理人员、协调事项,在新的岗位上倍受煎熬、痛苦不堪。袁绍、钟杞达、小王三人虽然所处年代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不能胜任的管理者。那么,在当今社会,何为管理者呢?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在一个现代组织中,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所以,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人人都可以成为管理者,哪怕自己单枪匹马,没有下属,也可以管理好自己、使自己工作更有成效,从而影响组织的绩效成果。反过来说, 如果一个人即使位高权重,部属众多,但他没有用绩效推动组织发展,那么就不能算作有效的管理者,充其量也只是如钟杞达之类形同虚设的“上司”而已。
作为一个管理搭棚者,要想胜任本职工作,就要肩负起管理的责任,主动向内看,加强自我训练,促进自我提高,努力在时间管理、聚焦贡献、发挥长处、有效决策等方面,认真打磨自己的能力,增长工作的才干。
第一,搞好时间管理,坚持要事优先。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自古以来,在管理者眼里,时间始终是最稀缺的资源,并且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时间将变得更加宝贵。管理者本身的需要、处理人事问题的需要以及创新与变革的需要,都使得管理者必须讲求时间的管理,善于向时间要效益。一是学会诊断自己的时间。 先记录时间耗用情形,定期进行检讨,思考时间记录上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并非许多事必须躬亲不可,找出哪些是管理者浪费别人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工作。二是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 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远见而产生时间浪费的因素;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浪费(比如,偶尔才需要请教咨询的专家,不该正式聘用);组织不健全,会议太多;信息功能不健全,信息系统失灵。三是安排好自由支配时间。 严格自律的管理者,只有1/4的时间能自由支配,当用在重大事务上,用在有所贡献的事务上,用在他应该做的事务上。集中可自行支配的零碎时间,给重要的活动确定完成期限。四是坚持要事优先的原则。 只有把时间投入到重要的事情上,才能让产出最大化。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专心致志关注今天,坚持把重要的事情优先做,每次只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切忌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二,聚焦组织目标,重视成果贡献。 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公司企业,管理者往往注重对人的管理,很容易陷入“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 的误区。然而,对一个组织来说,更需要的是成果、绩效。如果员工只知道埋头苦干,虽然很努力、很辛苦,但是并没有做到“做正确的事”,结果只能是有苦劳、没功劳,陷入“假勤奋的陷阱”,辛苦做出来的工作,对组织的发展,起不到有利的推动作用,除自我满足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培养战略思维,围绕组织的战略目标,重视成果和贡献,经常思考“自己能为组织贡献什么”。重视贡献的管理者能够在一团乱麻似的事务中理出轻重缓急,摆脱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务困扰,有效掌握各项工作的内在关联性;能够使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凝聚团队的精神和力量,增强组织的向心力;能够使注意力不为其本身的专长所限,不为其本身的技术所限,不为其本身所属的部门所限,能看到整体绩效;能够将视线从“内部事务、内部工作和内部关系”转移到“外部世界”,转移到组织的成果。高效的管理者应当关注三个方面的贡献:一是给组织带来直接的成果,这是衡量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标,但绝不能作为唯一指标,否则可能会诱导员工陷入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疲于应付的境地。二是强化并修正组织的存在价值,明确为谁提供价值?怎样让价值变得更大?通过树立明确的价值观,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三是培养组织未来需要的人才,更新或提高人力资源水准,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充分发挥长处,容忍人之所短。 人无完人,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组织起来,去干不平凡的事情。发现并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平庸的管理者正好相反,专注于别人的短处,专门跟别人的短处过不去,可谓是专挑毛病,故意找茬。管理者在用人之长的同时,要学会容忍他人的短处,不要企图使人成为“完人”或“全才”,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使一个人短处不发挥作用,至少不影响他的工作成果。曹操在用人方面,可谓是知人善任,唯才所宜。他的麾下网罗了一大批高手,如荀彧、郭嘉、张辽、曹仁等谋士武将,就连最讨厌曹操的人,比方说写《容斋随笔》的洪迈,对曹操的用人也有这么一个评价:“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就是说他不管安排什么人做什么事都非常地合适,都非常地称职,最大化发挥人之所长。即使对那些背叛及攻击他的人,如张绣、魏种、毕谌,还有陈琳等人,曹操都非常宽容,最大限度容人所短,真心希望天下的人才都到他这里来为国家效劳,真正做到以信任换忠诚。管理者不仅要用人所长,还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优长,着眼于组织贡献,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要主动协助上级,发挥上级的长处,不惟命是从,以上级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议。一个组织能够做到这些,就会对外界的优秀人才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内部的人力资源也会受到更大的激励,为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科学分析判断,做出有效决策。 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但是管理者只有做出重大的、能付诸行动的决策,才能对组织绩效产生有利影响。什么时候需要决策呢?如果继续墨守成规,情况便会恶化,那就必须作出新的决策。遇到新的机会来临,而且这个机会至关重要且稍纵即逝的时候,也必须马上作出新的决策。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要科学进行分析判断,需要掌握决策的五个要素:建立规则或原则,找出边界条件,思考满足条件,明确执行措施,重视反馈情况。管理者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去做,决定了其决策是否有效。具体来说,首先,要了解问题的性质,对于真正的普遍性问题、在很多企业发生过的问题、隐藏着新情况的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是经常发生的,那么就要建立规则或原则来解决问题。而对于真正独一无二的问题,就必须个别处理。其次,要对问题进行定义,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哪些因素与此问题相关。再次,要进一步明确问题的限定条件,判断出“正确”决策,在制定决策时要考虑实施行动,注重及时反馈。最后,在决策中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