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

是什么风俗

腊月二十九是农历除夕的前一天,所以也被称为“小除夕”,有些地方也把这一天称为“小年夜”。


腊月二十九的民俗:


1、上坟请祖上大供

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所谓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所以遇到腊月为小月,二十九这一天就是这一年最后一天。那么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

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所以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2、蒸馒头

民谣称“二十九 ,蒸馒头”。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人们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在天津大家还会在这一天到乔香阁请中国结,取“乔香纳福”之意。

3、打酒

民谣称:”二十九,去打酒“,就是去买酒的意思,因为在过去的农业社会时代,卖酒的酒家都是把酒盛在坛子里,可以零买。打酒就是要准备祭祀和招待客人用。

中国农历历法是以“朔望月周期”来计算一个月的天数,“朔”所在日为初一,是人们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时刻;“望”所在日为十五,就是满月的时刻。

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朔望月周期”有长有短,农历一年中就出现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分法。

同时,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月,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不是固定的,这需要通过观测和科学推算加以确定。今年农历腊月的“朔”(初一)到正月的“朔”(初一)恰逢小月,因此年三十就这样被省略了。“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年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11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这发了的面,自然也就要用来蒸馒头啦,因此民谣中自然也就有了“腊月二十九,蒸馒头”的说法。

  这个蒸馒头在过去来说不是随随便便的做,而是要精心准备,认真用心,因为做出来的馒头是要跟相亲邻居交换的,因此,一定要做的又好看又好吃,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的有讲究。

  腊月二十九除了要蒸馒头以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民俗那就是“上坟请祖上大供”。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过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九,在陕西,老榆林的人们就会在贴对子的同时贴窗花。

  窗花的颜色以红色为主,绿色较少。红色表达喜庆,绿色则不仅代表着庄稼,还象征着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另外还有蓝色、黑色等七八种颜色,人们用五颜六色呈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表达生活的酸甜苦辣。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黑色窗花的制作,窗花剪好后,用煤油灯熏黑而成。制成这种颜色的窗花不同于亮色窗花,不会因阳光的照射和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本色。

  窗花表现的内容多为花草、麦穗、吉祥飞鸟、小猫小狗等,勤劳智慧的老榆林人总能把一年来见到的、听到的、亲历的,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用剪刀在纸上表现出来,表达了一年来收获庄稼的丰盈,喂养牲畜的兴旺。

  窗花大多有名称及寓意。诸如,“五谷丰登”、“莲生贵子”“福到眼前”……其中 “蛇盘兔”表达了追求富裕的生活愿望,“石榴生子”暗含子孙满堂,用“抓金娃娃”来求平安,俗言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抓金娃娃打不岔”,用“羊”来预示 “三羊开泰”无限吉祥之意,用“狮子”暗示男士作为一家之主守护着家园。

  “喜上眉梢”、“鱼戏莲”、“鸬鹚探莲”等,则表达了青年男女美好的爱情,也暗示着两性之间的和谐状态。而“蟠桃”、“三星高照”等表示家中有长者,并为他们祈福,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小猫小狗”、“蝶恋花”等则是为家中可爱的小孩准备的。一些窗花往往还暗含着“一定高升、二人相好、三星高照、四喜来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等美好心愿。

  窗花还有警示作用。当某个家庭窗户上窗花的颜色只有蓝、黑、黄等素色,没有任何红、绿、粉等亮色,暗示这个家庭有人去世了,并且张贴的暗色窗花很多,表示去世的人是老人。相反,暗色窗花张贴的很少,则表示离世的是年轻人。所以秧歌队光临宅院时就会选择一些哀乐唱和。

  窗花一般有两种贴法。根据窗户形状而定,一般多为方框。可以对角张贴,也可以“转花”张贴(即以方框中心为圆心贴成圆形状)。张贴时先把剪好的窗花粘在麻纸上,麻纸的大小自然也根据窗格的大小事先裁好。贴窗花一般由家里爱美的年轻姑娘们完成。

  窗花的张贴位置除了窗户,还有灯笼、炕围、墙围、灶王爷等地方,不仅表现了一种喜庆气氛,还可以用来装饰。而且腊月二十九张贴窗花时故意留一两个空缺位置,等年三十补贴,表示添福。

  老榆林的人们,在没有任何其他娱乐场所和方式的情况下,发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借助剪刀和纸传达心声、表达愿望。在传递风俗的同时,更传承了一种文化——一种不可遗失的民俗文化。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过赶年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叫“调年会”。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

  有关土家族“过赶年”的传说:

  1.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调东南沿海出征抗倭,军令紧急,便提前过年,奔赴前线。士兵英勇作战,立下了“东南战功第一功”,后人为纪念此次出征,便将年节提前,习以为俗。

  2.土家族先民贫困,年三十日还要给富人做工,提前过年,以便同家人团圆。

  3.旧时每到年关,官军遍来驱赶百姓,土家人提前过年,吃团圆饭,以便逃生。

  4.土家先辈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饭,以迎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2-01
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