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反感长辈的教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5

“长辈认知水平与你认知的不对等”

1、长辈认知与其社会地位的不对等。

为什么现在城里的孩子会农村过年,这么讨厌七大姑八大爷的亲戚?因为这些人一天没事只知道给别人提建议,而提出的建议偏偏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建议。

最简单的就是,女人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从经济效益上来说,这话可能客观上在农耕时代是对的。毕竟,男性读书多可以考科举,当个官就是祖坟上冒青烟。而女性读书多,既不能参加科举,而且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

再比如,读到博士有什么好的?博士也有找不到工作的。然而稍微受点教育的人都知道,看一个决策是否正确,必须要用足够数量的人作为样本,来统计这件事情(比如教育)是否具有正向意义。

如果遇到这样的亲戚,等于鸡同鸭讲。

2、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说教的长辈与其社会地位的不对等。

一个简单的观察就是:自己生活过得较差的人指点江山更令人反感。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给别人提建议通常会被认为是真知灼见。

这个也好解释。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一般受教育水平高,认知水平也高,在社会上通常见多识广,说出的来的话至少是有一定道理的。

还有就是自己人生都过不好的人去指导别人如何生活,这件事情的滑稽程度不亚于全年级每次都倒数的学渣去教成绩中上的同学如何考上全年级第一名。

所以运用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就是“不要好为人师”。最简单地,就是不要主动给别人提建议。所以你就不难理解,知乎的产品逻辑为什么是成立的。

当然,现在的亲戚再也不可能像几年前那么不知趣,他们往往在饭桌上被年轻人怼过几次,也就知道什么可以问,什么不该问。

第2个回答  2022-11-05

我们反感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是对长辈的价值观,教育方式的不认可。

因为时代所限,社会的断层,我们的“长辈”自身大多数没有受过良好的通识教育。

即便是教育水平较高,一般也没有持续学习的资源和意识,离开学校后,知识体系已不再更新,而被各种电视节目和公众号粗制滥造的内容逐渐填塞。

所以他们对“后辈”的教育,在理念上,更多是一种个人经验主义的灌输,在方法上,机械重复,简单粗暴。

我想大家都或多或少听到过这样的两个段子吧:

我们不需要知道电子游戏是什么,它会不会造成近视,它会不会上瘾。

我们只需要一个背锅侠,一个可以掩盖家庭教育失败,学校教育失败,社会教育失败的东西。

现在它叫游戏,十五年前他是早恋,三十年前他是偶像,三十五年前它是香港电影,四十年前它是武侠小说。

三十年前,人们惊呼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

二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脑及因特网应用会毁掉下一代;

现在,人们开始惊呼手机会毁掉下一代……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任何力量能毁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这些段子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因为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说这些话的长辈,我这都是为你好,我这辈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你现在不听我的话,以后就等着吃亏吧。

这些被说烂了的话,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我是你的长辈,你必须听我的,为什么呢,因为我说的都是对的。那你为什么会反感,甚至讨厌呢?是因为他们在雕刻你,他们没有给你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权力。而你感受到的也不是为你好的善意,而是改变你、控制你的压迫感。

说白了错的不是话,错的是观念与方式。

一、观念武志红曾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

亲人间的理解之所以很困难,关键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去推测、揣摩、评价甚至抨击另一个人,却完全忘了,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有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

很多父母长辈认为,孩子是我家的,我所做的肯定是为孩子好,他怎么能不听我的呢?确实,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们不应该以自己的经验,去要求我们该如何做。

我们经常会遇到父母对自己职业的误解以及过年时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因为他们觉得什么年纪就必须做什么事,到年龄了就应该结婚生子,事业也不要随便变动,稳定就可以。

这些都是他们在以自己陈旧的经验,甚至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知识积累,提出的所谓的宝贵的建议。而这恰恰是观念的错误。良好的教育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教导孩子,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成长为自己的形象,而不是长辈们希望的样子。

二、方式很多长辈教育子女的方式就是控制+转移焦虑。

1、控制家庭生活剧《都挺好》火了,剧中有一段苏明成说的话,让我们知道他为啥这么大还一直啃老。苏明成就是典型的被他妈安排的人生。很多长辈分不清关心与控制的区别。

他们觉得,哎呀,你不能这样做,这肯定不对,我说的才是正确的。怎么,这事搞砸了吧,叫你不听我的话。而真正的有效关心是什么?是我会给你自己的建议看法,但我也会把最终权利交给你自己,尊重你的选择。

当你失败受挫了,我是你的避风港。对比一下很明显,前者是一种超越界限的控制。简而言之,你必须按我说的做,因为你的做法不行。

这种家庭教育,是你必须要服从我作为父母的权威,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更不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之所以反感这种方式,是因为我们得不到尊重,内心真实感受得不到重视,我们想去做的事得不到肯定与支持。

2、转移焦虑家长焦虑是怎样产生的?进程可以简单地形容为,面对一大堆家庭琐事,职场进步乏力,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内心不安,自己也不能很好地解决,此时怎么办?现在我有孩子啊,我自己已经是这样了,但是我的孩子还是有希望的。这就是为什么你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们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以后一定要有前途。如果不是为了你,我们会怎么怎么。。。

而你听到这类话时会有什么感觉呢?你内心会有一种压力,感觉自己做不好就是对不起父母,而这种压力其实来自父母自己的身份焦虑,他们通过说出对你的期待,间接的把焦虑转嫁给你。

这就是很多父母的心理,把本应该自己承担的重量,压到孩子身上,却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期待已经变了味,而孩子也无法承受。爱说教的长辈们大多无法知晓,或不愿承认,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自打走出学校,知识面扩张就已停滞;自打进入一个体系,信息来源就已固化;自打生活变得稳定,经历和见识本质上都只是重复;自打遵从传统,思考便不复存在。

而 “我们”,因为年轻,依然处于无法知晓,或不愿承认,“我们” 中的绝大多数人,很可能包括自己,将来,甚至是当下,与长辈中的绝大多数人(会)是一样一样一样的这一惨痛现实的阶段。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一味让孩子去实现自己的让人生理想。

所以我们反感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是对长辈的价值观,教育方式的不认可。他们那个年代的主要任务是脱贫,并没有什么家庭教育的需求,而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寻求精神层面的理解与认同

第3个回答  2022-11-05
长辈往往认为自己是长辈,吃过的盐,走过的路都比年轻人要多,所以会借着“教育”小辈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权威”。他们的沟通交流往往是建立在他人要认同自己想法的前提下。 长辈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长辈们想要的,和他实际做出来达到的效果完全相反,对于长辈而言,他的教育也是想让你变得更好,只是可能有些时候方式做得不对,所以产生了完全相反的作用。长辈受成长环境和认知的局限,有些想法和观念在年轻人看来陈旧,缺乏建设性和有效性,但是自我感觉甚好,还要求年轻人照做。年轻人出于礼貌可能并不会表现出来,但是下次见面也会躲得远远的。 年轻人最渴望的是平等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而不是夸夸其谈,以上制下的说教,希望长辈们能注意到这两点,避开雷区,双方见面聊天皆大欢喜。 在长辈们的教育之中,最常见到的一个特点就是,父母们总是有自己的观念,想要去控制孩子,让孩子完全根据自己想要的去做。这其实在心理学上就是属于控制型。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父母其实观念上也有一定的控制欲,毕竟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是不尽相同的,父母也有父母的生活,可能因为生活或者是工作上的不如意,而导致父母更愿意用自己的观念去控制孩子,以此来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家长们总是下意识地把自己认为比孩子更加的有优势,对于孩子所做的所做的一切事情,他总是能够讲出孩子不对的地方,可能听起来家长觉得孩子不对的地方,甚至有一点搞笑,但家长就是觉得孩子错了。长辈的教育就是我需要好好地去教育你,你也可以有反驳的机会,你也可以提出你的不同意见,但是长辈就是不接受。
第4个回答  2022-11-05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反感长辈的教育,是年青人思想开放时尚,勇于开拓闯荡。

而老年人老思想跟不上新潮流,观念不同,加上孩子在老年人眼里始终认为是孩,顾及总是放不开,保守求安逸又怕孩子没经历,吃苦不忍心,而总想把儿女留在身边,不放权,又阻绕。

或许以道德绑架年青人。这往往是导致年青人对长辈教育不服气,后感妒心气。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两代人观念不同,老人年固守严谨,而年青一代经历读书有大城市风范气度,与时俱进跟上新潮流。

老年人兢兢业业守着家乡一亩三分地,很少出远门看看社会大格局,对孩子创业打拼有滞疑,耽心怕事,老思想不开阔,束缚杜绝青年人新思路,捏怕死,放怕飞,思想顽固,对孩子过于巧溺爱放不下心。

而孩子年青气盛有劲,被长辈反对闹情绪,各自僵持较劲,相互不理解,各自以为是。主要是看法认识角度不一致,有偏见不认同。

导致晚辈对长辈教育产生反感执气。
类似出现这种对长辈教育有反感的人,也不一定是对的,有些事需要实施尝试过后方能见证谁对错,老年所耽心也不一定是错,年青有这股奋进心也没错,况且长辈初衷出于对孩子的顾及而着想,况且清官难断家务事,理不清,谁对谁错在以后。

难免产生误解偏见事,但毕竟是长辈反感只是短暂意识,很快就忘却了事,谁叫我们是十指连心是至亲,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骂是爱,教育是关怀,反感只耍点小情绪,事后就诠释。

第5个回答  2022-11-05
每一个长辈都是爱孩子的,每一个长辈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由于一些家长在教育方法上的欠缺或不当,使得自己的教育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产生了负面效应,引起了孩子的反感,这样的事情是可悲的。

首先我们一定要清楚一点,我们不是反感长辈,而是反感长辈的教育方式。我们反感的,是长辈仗着自身的阅历不注意措辞与实际情况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的行为。至于那些淳淳善诱的,采取合理方法来规劝我们,纵然不一定全盘接受,但一定不会心生厌恶。

那让我们看一下,在孩子眼中,反感长辈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孩子们非常反感家长对自己不停的唠叨

说到对父母的反感和不满,几乎所有孩子都选择了唠叨。孩子们是如此反感唠叨,而父母却喜往往欢唠叨。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总希望孩子事事顺自己的心愿,若有不顺心就不停地说教。长辈的唠叨一般总是指责的多,批评的多,抱怨的多,有时甚至讽刺挖苦。

不听辩解,顽固,甚至会打人

这种情况虽不是普遍现象,但确实存在的,孩子们对父母粗暴态度的反感。孩子是如此不喜欢脾气暴躁、方法简单的家长。孩子犯了错,长辈的眼里,你错了就是错了,不会去问你错的原因,因为在父母这一代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往往就是在错了就被打被骂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

动不动就埋怨、指责,别人家的孩子“最优秀”

由于他们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因而对孩子过于苛刻。当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有差距时,就埋怨、指责孩子。要给孩子自信、给孩子追求成功的欲望,家长就必须克服埋怨、指责和拿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缺点比较的坏习惯,对孩子多一些正面的指导和评价。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强制做事,缺少沟通。

强制逼迫,父母利用自己经历过的事实对待孩子,导致孩子渴望理解。孩子没有自由,孩子没有发挥自己真正地主观能动性。

只关心学习,不注重我的个性心理发展。

这似乎是很多家长的共性。他们只盯着孩子的作业本和成绩单,他们只要求孩子成绩好,除此之外一切的事情都可以忽略,都可以不要。家长们喜欢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从不问孩子喜欢与否,只看课外班能不能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孩子真正地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作为长辈,一定要改变“传统观念”

家长应该思想境界,让其认识教育发展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