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如题所述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例如,工作日长度为12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为8小时,剩余价值率就上升为200%。为了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但是,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的,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和生产它们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因而要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必须先提高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劳动力价值降低为前提的。

扩展资料

在马克思《资本论》中,相对剩余价值是指企业所获得的由其他企业职工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

在“后理论经济学”之《价值场论》中,相对剩余价值概念得到扩展,它不仅指由人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形式,也包括由非人类劳动所创造的非劳动价值形式。

如有利于生产的自然环境的变化所形成的,主要指由自然资源、生态的优化带来的相对价值剩余,表现为相同的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总量不同。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绝对剩余价值”仅仅是相对剩余价值这条漫长曲线上的一个点,是相对的静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对剩余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