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知识点一

如题所述

现代文学知识点一:现代文学三个发展阶段和第一个十年(1917——1927)。

一、现代文学三个发展阶段

(一):1917——1927,以“启蒙文学”为先导的20年代文学。

(二):1927——1937,以“革命文学”为主体的30年代文学(政治性)。

(三):1937——1949,以全民族“抗战文学”为开端的40年代文学。

二、第一个十年(1917——1927)

(一)文学革命

五四新文化运动间的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新运动,标示中国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二)背景

外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思想的传播和影响。

1、对西方的译介。

2、新式教育制度的确立。

3、报刊及出版业的繁荣。

内因:

1、近代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为文学革命奠定了基础——“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

2、新文化运动是文学革命发生的直接动因,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自由思想,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三)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过程

1、开端:1915年9月,《青年杂志》即《新青年》。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1910留学日本,1915年出《新青年》,1917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21当选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敬告青年》。

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文学革命宣言书:

胡适:《文学改良诌议》,“改良八事”。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三大主义”。

周作人:《人的文学》。

2、与守旧派的论争:以林纾为代表的守旧派的论争;与“学衡”派的论争;与“甲演”派的论争。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留学美国,师杜威,1917回国,北大教授,新文化运动核心人物,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的做人之道。

(四)文学社团与文学期刊的涌现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锋、沈雁冰、许地山、叶绍均等,以《小说月报》《文学旬刊》为阵地。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创作方法上提倡现实主义,注重文学功利性,主张“为人生而艺术”,表现为小说创作。

2、创造社

1921年7月创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为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前期提倡“表现自我,解放个性,为艺术而艺术。”作品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1925年五州运动前后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风格趋向现实主义。代表作《创造》《创造周报》等与丛书。

3、新月派(新格律诗派)

1923年,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欧美留学生,代表作《晨报副刊》《新月》(后期),提倡格律诗的创作,美学原则上主张“理智节制情感”,诗歌“三美”,即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4、语丝社

1924年,因《语丝》周刊而得名,发起人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付园,创作多用针砭时弊的杂感,以小品、随笔等进行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散文有很大贡献,鲁迅认为其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5、其它社团

湖畔诗社、浅草——沉钟社、莽原社、未名社、南国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